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淄川区罗村镇聂村小学:张世建
[摘要]情感交流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发挥情感教学功能的教学行为方式。心理学意义上的教学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和融合。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课堂上教师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育能否有效的关键。因此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数学教育现状呼唤着情感教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要求运用情感教学思想。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感教学 沟通情感 交流情感
[前言]
在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将自己对学科的热忱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一道带给学生,以引导、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借助生活体验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景,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揭示数学的内在美,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利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语言讲解教学内容,提示数学知识背后的人物轶事,把数学知识与人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情感交流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发挥情感教学的功能。心理学意义上的教学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和融合。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课堂上教师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育能否有效的关键。 一、融恰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一)数学教育需要情感教学思想
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表明,数学不只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能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谓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认知因素,并发挥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来实现教育目的,增强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感到愉快,乐于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的乐教促学生的乐学。如:当学生上课发言或板演出错时,给予他们的不是大声的指责,而是亲切适度的鼓励:“你能举手,
这是积极动脑的表现,很好。”“别急,再想想,你肯定能做对。”有些题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再让他们自己订正,有些不能当堂解决的错题,就课后跟踪补缺。教师的信赖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二) 数学课的特点决定运用情感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严谨的推理性特点。要使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有兴趣,应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静态的概念动态化。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推导公式时,先引导学生用宽和高相等的一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向学生提出:“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其它长方形来推导它的公式?”学生们纷纷动手操作,有的剪、有的拼,经过不断尝试、交流和归纳,发现推导方法。接着让学生在兴奋的心境中,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证实学生推导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完全正确,学生心理充满了成功的喜悦。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拓展了认识领域,培养了探索新知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一目的,数学过程除了以理服人外,还要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情感感受,有这样几种具体反映:第一、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感到有趣;第二、虽不能说对学习感到有趣,但完成学习任务或取得好的成绩时感到愉快和满足;第三、对考试和测验的恐惧,很担心考试成绩不好;第四、对数学学习活动不积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具体来说有:乐趣感: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内容和数学课很有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又不断地得到满足。所以觉得很开心,而数学课堂上有一些讨论,又使学生很愉快。成功感: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并不十分有趣,而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这些学生觉得好的数学成绩给予他们愉快的感觉。焦虑感:由于不同的原因,学生恐惧数学测验和考试,特别是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或解不出数学问题等情况时。这些学生有一定的上进心,有希望学好数学。厌倦感:也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表现为在数学学习时无精打采,对学习新的知识厌
倦。这些学生没有上进心,学习数学是为了完成任务,对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 二、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从老师做起
1、首先老师自己必须爱数学
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数学,怎么能讲出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数学课。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对教材冷淡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象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数学情感修养,就无法去感染性学生。如果老师流露出不喜欢数学学科的情感,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倾向,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教师表现出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将对学科的感受随着数学教学一并教给学生,以调动、引发、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2、老师要保持合理的情感状态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老师不能因为数学是严谨的,而保持过于“严肃”的状态,让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学习兴趣索然无味,则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反应变得迟钝,那就很难有创造性。实践证明,教师如果充满饱满的教学热情、振奋的情绪,就能感染学生,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充满活力,思维就会被激发,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有感情地教,学生就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产生共鸣,而使老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主动。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因此教师要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并对数学充满热情,满怀热情的进行数学教学,给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认真探究、吃透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有助于学生产生对数学的饱满热情。 3、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要信任、鼓励每一个学生,并为其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氛围,为上好每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方向与方位》时,为了调动学生能够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课堂环境,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站到学生中间,先说自己的前后左
右各是谁,然后让学生四面转动介绍与他相邻的同学。这样既创造了活泼的课堂气氛,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对“方向与方位”也有了直观的了解,突破了教材中的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要把内容情感、生活化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从幼儿到低年级的学生去商店买零食,买多少用多少钱一清二楚,如果让这些孩子到课堂上计算6里面有几个2却想不出,为什么呢?这就是数学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生活性、情感性。因为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 (1)借助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去教,学生花大气力去学,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如何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实验证明,当人对一种陌生东西就会觉得难,而熟悉的就觉得比较简单。如果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讲解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录象展示1998年抗洪抢险情景,堤坝冲开了长口,解放军战士火速赶到从两端进行抢险。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讨论,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提高了求知的欲望,在这样的情感激励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很好。通过创设这样的数学情景,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中有许多显性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在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显性情感因素的同时,还要挖掘其中的隐性情感因素,培养他们的情感因素。 (2)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数学学习的情景
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学习情景,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感。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若能让学生亲手实验,观察分析操作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以实验为手段对有关知识作进一步探究,从而达到理性的认识。在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创设情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条线,一把尺子,分别量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长度,然后分别以米作单位写出来0.1、0.10、0.100,在比较三
条线长短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①三条线比较的结果怎样? ②0.1、0.10、0.100有什么关系?
经过以上操作,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0.1=0.10=0.100。小数末尾的零没有意义。使学生对小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理解,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3)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深化数学学习情感
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力量,是激励人们达到一定目的行动的原因。 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基础。合理的需要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有目的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产生合理的需要,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也没必要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证明一些重要定理、公式,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数学课堂上语言要有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但教学中教师偶尔用几句诗情画意的话,教学效果出人意料。比如,在师生共同探讨,通过多次尝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为了解题必须理解题意时就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随便几句话,会使学生体会到突破难关的成就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到另一个头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这种心灵的接触,可以使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到像春天般的温暖,让人享受被爱的快乐;也能在炎炎夏日,使人寒彻心骨感到被冷落的感觉。情感心理学认为,师生关系,师是主导作用。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是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能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老师,尊重老师,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数学学习,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课堂教学不只是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互动,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互动。课堂上,教师要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共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生与师、生与生分享认识活动中的情绪体验,促进情感和谐交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