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勾股数:满足a +b=c 的三个正整数(即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一组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是正整数)。
规律:一组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同一倍数(即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仍能够成直角三角形。
一组勾股数的倍数不一定是勾股数,因为其倍数可能是小数,只有整数倍数才仍是勾股数。 常用勾股数:3,4,5(三四五) 9,12,15(3,4,5的三倍) 5,12,13(5.12记一生)
8,15,17(八月十五在一起) 6,8,10(3,4,5的两倍) 7,24,25(企鹅是二百五)
勾股数须知:连续的勾股数只有3,4,5; 连续的偶数勾股数只有6,8,10。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步骤: (1)确定最大边;
(2)算出最大边的平方,另两边的平方和;
(3)比较最大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如果相等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要盲目比较其中任意一边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的关系。
勾股定理的作用: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其作用有: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两边,求第三边问题; (2)证明三角形中的某些线段的平方关系; (3)作长为无理数的线段.
注意:若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时,先确定是直角边还是斜边。若求直角边,则利用勾股定理的变形式或;若求斜边,则利用情况讨论。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C?90?.例1.在?ABC中, 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a2?b2?c2
;若不能确定则分以上两种
⑴已知AC?6,BC?8.求AB的长 解:⑴AB?AC2?BC2?10 ⑵已知AB?17,AC?15,求BC的长 解:⑵BC?AB2?AC2?8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例2.⑴在?ABC中,?ACB?90?,AB?5cm,BC?3cm,CD?AB于D,CD=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斜边长为13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⑴AC?AB2?BC2?4,CD?AC?BC?2.4 AB 6
ADBC
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4k?(3k)2?(4k)2?152,?k?3,S?54
1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则a?b?17,a2?b2?289,可得ab?60?S?ab?30cm2
2例3.如图?ABC中,?C?90?,?1??2,CD?1.5,BD?2.5,求AC的长
CD12EAB
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 解:作DE?AB于E, ??1??2,?C?90? ?DE?CD?1.5 在?BDE中
??BED?90?,BE?BD2?DE2?2
?Rt?ACD?Rt?AED ?AC?AE
在Rt?ABC中,?C?90?
?AB2?AC2?BC2,(AE?EB)2?AC2?42?AC?3
例4.如图Rt?ABC,?C?90?AC?3,BC?4,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
CAB
答案:6
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
例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另一棵高2cm,两树相距8c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
7
AEBDC
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AB?8m,CD?2m,BC?8m,过点D作DE?AB,垂足为E,则AE?6m,DE?8m
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AD?AE2?DE2?10
答案:10m
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例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判定?ABC是否为Rt? ①a?1.5,b?2,c?2.5 ②a?52,b?1,c? 43解:①?a2?b2?1.52?22?6.25,c2?2.52?6.25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②?b2?c2?1325,a2?,b2?c2?a2??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916例7.三边长为a,b,c满足a?b?10,ab?18,c?8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a2?b2?(a?b)2?2ab?64,且c2?64
?a2?b2?c2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
例8.已知?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中线AD?12cm,求证:AB?AC
证明:
ABDC
?AD为中线,?BD?DC?5cm
在?ABD中,?AD2?BD2?169,AB2?169?AD2?BD2?AB2, ??ADB?90?,?AC2?AD2?DC2?169,AC?13cm,?AB?AC
8
第四章 实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有理数 负整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小数
1.实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a(a?0)绝对值 ?|a|??0(a?0)
??a(a?0) ?
无理数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1.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两个条件:①无限②不循环)。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B)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D)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 2.无理数: (1)特定意义的数,如∏;
(2)特定结构的数;如2.02002000200002?
(3)带有根号的数,但根号下的数字开不尽方,如
3.分类: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
9
?算术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非负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a?0??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2.无理数的表示?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记为?a???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立方根??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记为3a.?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正数????有理数??分类或??0???无理数?????负数3.实数及其相关概念??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同有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相同。
平方根
1.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
方根)。
2.表示方法: 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术平方根
;另一个是-
,它们是
一对互为相反数,合起来是
3.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被开方数,且a为非负数)。开平方与乘方是互为逆运算。
判断:(1) 2是4的平方根 ( )
(2) -2是4的平方根( ) (3)4的平方根是2 ( ) (4)4的算术平方根是-2 ( )
(5)17的平方根是
( )
(6)-16的平方根是-4 ( )
小结: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