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学生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
张慧华 河南建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1概述
目前,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从当初13所发展到今天约1300所,增长了100倍!增长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审批权下放地方之后,更激发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在经历了近20年以追求快速和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发展之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生源市场逐年萎缩,部分省市、少数院校出现“生源荒”;不少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相对封闭、滞后,管理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单一,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等,问题倒逼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在职业教育业内有句“行话”:职业教育要始终盯住两个市场:一是人才需求市场,二是招生市场。说的是生源、人才培养定位、市场需求等事关职业教育定位、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在各种教育类型中,与市场结合最紧密的,当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始终面临“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的矛盾,但仔细想想,其实问题不难破解,职业教育不仅让所培养的学生找到工作,更要让他们成为社会急缺的“紧俏”人才,不但要获得较高的薪酬,更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当前,职业教育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生源下降等原因给职业院校带来了生存发展的挑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给职业院校带来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给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的瞬息万变给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带来了挑战。这都倒逼职业教育必须优化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含金量”。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是高职战线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面向“十三五”改革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必须精准领会其要旨,明确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习近
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高职教育的“病灶”开方,将提高质量放在了突出位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提出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当前,中国正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教育质量既是当前经济社会质量的重要内容,又关系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在这一时代主题下,提高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核心和工作重心,完善质量保障制度、构建质量提升长效机制,成为现实而又迫切的重大任务。
2问题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部分高校生源下降?简单的说就是现在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社会认知度较低。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下面将从学校、学生、企业三个主体来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学校——培养人才的基地
1)建筑类本高职院校在最近几年无论是招生规模、就业、学科建设、学校数量等都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带来了学校数量急剧增加、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招生就业压力增大、学生素质整体下降、课程改革缓慢、实验实训课时不足,很多学校就在疲于应付,虽然国家加大了相关投入,比如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各省财政厅、人社厅专项支持等,致力打造特色示范校、精品课、资源库、实验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大多相互雷同建设,相互观摩,甚至一些国家支持的国培、省培,大多流于形式,实质提升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政策,比如考评机制、课程设置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等不够健全。
(2)相关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实验实训建设整体供应商几乎没有,
很多老师当资金到位时不很清楚自己专业应该如何系统规划实验实训建设,大多相互观摩一下,而没有相关有实力、专业的集成商提供相关参考,致使资金无法有效利用。
(3)国家投入的精品课、资源库、省培、国培等一系列的旨在提升教学、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没有合理规划,比如精品课、资源库建设,基本上各个学校内容基本一样,很多公司做了一个学校,基本上其他学校简单复制即可,同时各个学校建设的没有达到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
(4)我们建筑类专业各专业实验实训建设只有一个简单的目录,而没有系统的前瞻性的参考价值。相关主管部分或行业主管部门是否可以定期发布可操作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实验实训建设参考文件
(5)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已经开展高层次的技能大赛,但纵观整个建筑专业,还是特少特少,面对各高校教师水平提升、学生技能提升的严重诉求以及各高校职称评定对于大赛成绩的要求,我们建筑类高校行业主管部分需要大力推进技能竞赛,以推进我们建筑类专业的整体发展
(6)建筑类专业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相对于我们建筑行业特大型房产、建筑企业的现状、其他专业比如机电专业的浙江天皇、浙江亚龙等对于整体机电专业的推进,我们建筑专业严重缺乏系统性的大型公司对于行业的推进。
(7) 相关教材特别是实验实训教材和学时分配需要进一步结合社会用工情况和应用型人才诉求给于适当调整。
2)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建设面临突出问题。 (1)职教师资补充困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2)“双师型”教师不足。职教师范毕业生数量少导致补充困难,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许多兼职教师缺乏教师岗位技能训练,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作用发挥不充分。
(3)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不合理。面向企业聘请专、兼职教师政策渠道不通畅。符合职教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尚未建立。
第二,学生——未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生时间观念淡薄,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打扑克等娱乐方面,而基本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办法保证;厌倦学习,听课缺乏兴趣,上课纪律差,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甚至千方百计的逃课;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作业抄袭应付老师乃至不完成作业的大有人在,并且考试时只靠突击。导致最后毕业时看不懂施工图纸,最基本的施工工艺都不会。更别提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岗位素质素养了。
第三,企业——接收学生的主体
一般情况下,最受招聘单位欢迎的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有:冷静、自信、应变能力强;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有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有工作热情,能带动其他人;思想品德端正,诚实可靠;有一技之长。除此之外,招聘单位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求应聘者拥有优良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品格和沟通合作能力。
综合建筑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招聘标准和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扎实的技术知识和专业功底。
这一点非常重要。建筑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一是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二是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三是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四是了解建设工程主要法规;五是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另外,作为建筑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外语不过级,可以有基础课不及格,但专业课一定要突出。
(2)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
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实践性强、管理跨度大、责任要求高的特点,无论是房地产、建筑设计还是建筑施工需要的专业人才都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
支撑,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在校学到了相关理论知识,缺少的就是实践经验。虽然大学生走进社会,进入企事业单位会有一段学习、实践的时间和过程,但在校期间的实习经验决定着进入情况的快慢,更决定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选择。
(3)突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在的工程建设一般都以项目为单位,无论是房地产公司、设计院还是施工单位,工作模式大都以项目组为单位,通过对技术力量的组织与协调达成项目成果。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除了诸如建筑师、技术工程师等专业性很强的岗位外,大部分岗位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房地产公司,施工管理单位对这方面要求更多。所以,在校期间担当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生活动、成为学校或社会团体组织者的毕业生特别受房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的青睐。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需要的人才要能够做到“会设计,懂施工,能管理”!高职人才培养要让行业企业说话,把评价的话语权交由用人单位,这是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硬招”。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性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在教室里讲技术训练、在作业本上做顶岗实习,这类人才的培养只有“接地气”,让专业与行业企业近距离对接,学生才会有真知真学,学生的职业信念、专业情感、学习动因、知识能力储备等离不开实践课堂。
分析了三大主体,很显然现在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需求,原因在于学校不能完全领会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顶层设计出的培养方案有问题,教师能力有限,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力,企业自然不认同,学生的社会认知度也就下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建筑专业如何提升竞争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