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人所得税 含义: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要求:①凡是在中国境内获得的收入都要交税
②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及以上的境内外收入都要交税
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原因: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表现:
偷税 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eg.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欠税 超过纳税期限,未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 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eg.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虚报自然灾害骗取减免 抗税 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1.进行资源配置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5.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利益杠杆
6.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
1.△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①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
2.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市场规则基本内容 对市场秩序的作用 市场准入规则 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规则 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 市场交易规则 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规则,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3.措施 国家:①制定合理的市场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企业:①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消费者:增强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依法维权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不能调、不让调、调不准) 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后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发性: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盲目性:不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2.基本特征 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优越性: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
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解和控制 2.原因:①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②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间接性) 主体(政策制定者) 内容 有关财政收入(4个)和财政支出(总量、结构)的政策,如税收变动、发行国债等 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外汇政策等 财政政策 国务院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强制、统一、权威)
(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代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直接、迅速)
(4)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 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内容
①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措施:①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③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复习学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