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复习学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奇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5.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贵金属金银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7.货币的定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补充:①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②为什么要交换——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③为什么能交换——价值(社会属性) ④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⑥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观念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现实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3.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产生货币以后的商品交换才是商品流通) 4.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5.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标价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退出流通领域 赊账 观念货币 现实货币 现实货币 现实货币 (三)纸币(商品的价值符号)

1.产生:金银条块 金银铸币 不足值铸币 纸币

足值 不足值、信用货币

2.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3.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4.国家决定纸币的面额、图案、发行量(不决定购买力)

5.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①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③使用: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或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④功能:存取款、消费、结算、查询。可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3.支票 ①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类型:转账支票、现金支票 (二)外汇

1.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 ①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间的兑换比率 ②标价:x人民币/100外币 x外币/1人民币

③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

2.其他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3.供不应求——卖方市场 4.供过于求——买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价值量:指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低)

3.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4.社必时: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利润=售价-成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6.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价格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0.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高档耐用品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 3.互补品(同向)与替代品(反向)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上讲是由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未来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4.购买心理

(二)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的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三)消费结构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恩格尔系数下降表明:①收入增加

②消费结构优化,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产力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 特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消费 2.求异心理 特点: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利:推动新工业新产品的出现 弊: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

态度: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 特点:夸耀性、盲目性

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属于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4.求实心理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 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一个社会消费什么,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消费方式是怎样消费的问题)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

①含义: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③关系

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措施:

①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

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2)集体经济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实现共同富裕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势 4.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

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推进集体化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 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个体经济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②特点: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③作用:利用分散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和税收 2.私营经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复习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复习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93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