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温度的概念;
●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11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 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12 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温度计 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 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 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 ●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 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 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 1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要求:注意别烫到手;
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 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 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 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 小结:固体传热――传导
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 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
14 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 小结:液体传热――对流。 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观看多媒体课件。 五、了解辐射 学生自学19页“辐射”。 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 式,
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
〖板书设计〗
2、热的传递 固体——传导 液体——对流 空气——辐射
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 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 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识与技能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