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F3F3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刚体受三力作用, F1并且三力均不为零,则(A )。
A.情况a刚体不可能平衡; B.情况b刚体不可能平衡; F2F2C.两种情况都不能平衡; D.两种情况都可能平衡。
2.作用于刚体上的平衡力系,如果作用在变形体上,则变形体( C )。 A.平衡;B.不平衡;C.不一定平衡。D.其他
F13.如图所示,力FP沿其作用线由D滑移到E点,则A、B、C三铰处的约束力
C( B )。
A.都不变;
FpB.都改变; FpC.只有C铰约束力不变; EDD.只有C铰约束力改变。
AB
4.不是滑动矢量的是( B ) A.作用在刚体上的力; B.力对点的矩矢;
C.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加速度矢量; D.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矢量。
5.是自由矢量的是( A ) A.力偶矩矢
B.力对点的矩矢;
C.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加速度矢量; D.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矢量。
第二章
6.若某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绝对值等于该力的大小,则该力在另一任意共面轴上的投影( C )。
A.也等于该力的大小; B.一定等于零; C.不一定等于零; D.一定不等于零。
7.某刚体在五个空间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有四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则第五个力的作用线( A )。
A.一定通过汇交点;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 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8.如图所示,杆AF、BE、EF、CD相互铰接并支承。如果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Fp,F’p),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处约束力的方向为( B )。 A.过A点平行力Fp; FEB.过A点平行BG连线;
DGFpCHBF'pAC.沿AG连线; D.沿AH连线。
9.如图所示。直角曲杆重量不计,其上 2L2L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则图a中
B点的约束力比图b中的约束力( C ) A.大; B.小;C.相等。
LMAB
10.不平衡的平面力系,已知该力系在x B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为零,且对平面内 某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则该力系的 最终简化结果是( C )。
A.平行于y轴且通过坐标原点的合力; B.平行于x轴且通过取矩点的合力; C.垂直于x轴且通过取矩点的合力; D.垂直于y轴且通过坐标原点的合力。 11.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 F4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 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D )。 F1A.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F3B.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C.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F2D.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12.平面任意力系向O点简化后,得到如 图所示的一个主矢 F'R和一个主矩MO, 则该力系的最后简化结果为( )。 A.作用在O点的一个合力; B.合力偶; MO C.作用在O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O D.作用在O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FR’
1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A、FB满足FA=-F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B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 B.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C.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MLA14.平面力系向点1简化时,主矢F'R=0,主矩M1≠0,如将该力系向另一点2简化,则( C )
A.F'R≠0,M2≠0; B.F'R=0,M2≠M1; C.F'R=0,M2=M1; D.F'R≠0,M2=M1
15.平面力系向点O简化后,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主矢F'R和一个主矩M0,则该力系的最后简化结果为( D )。 A.作用在O点的一个合力;
HB.合力偶;
?GC.作用在O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FD.作用在O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16.已知一正方体,如图所示,各边长 为a,沿对角线BH作用一个力F,则 O该力对OG轴的矩的大小为( B )。
BA.Fa/2; B.Fa/6 xzyC.2Fa/6 D.2Fa/2。
17.一重为P,边长为a的均质正方形薄板 与另一重为P/2的均质三角形薄板焊接成 一梯形板,在A点悬挂。今欲使底边BC 保持水平,则边长L= 3a 。
18.一重为P,边长为a的均质正方形薄板 与另一重为0.75P的均质三角形薄板焊接
ya成一梯形板,如图所示,其重心的坐标 (xc,yc)为( B )。
113213A.a,a;B.0,a;C.0,a;D .a,a
27772719.已知重物重量为P=100N,用力F=500N 的压力在一铅直面上。其摩擦因数fs=0.3,则 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B )。
2aaxFNFsA.Fs?fsFN?150N; B. Fs?P?100N; C. Fs?F?500N; D. Fs?fsP?30N.
20.如图所示,当左右两木块所受的 压力均为F时,物体A夹在模板中 间静止不动。若两端木板所受压力 各为2F,则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 力为(A )
A.和原来相等;B.是原来的两倍; C.是原来的四倍;D.其他。
21、如图所示,物块A重力的大小为 100N,物块B重力的大小为25kN,物 块A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0.2,滑轮 处摩擦不计。则物块A与地面间的 摩擦力为( C )
A.20 kN;B.16 kN;C.15 kN;D.12 kN
22、如图所示,物块重力为W,放在粗 糙的水平面上,其摩擦角?m?20?, 若力FP作用于摩擦角之外,并已 知??30?,Fp?W,物体是否能保
持平衡( A )
A能 B。不能 C.处于临界状态
D.Fp与W的值比较小时能保持静止,否则不能。
23、如图所示,重力为W的物体自由地放 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 角为?m,若?m,则物体( B )
FFA3A4B?WFp?A.静止;B.滑动;
C.当W很小时能静止;D.处于临界状态。
24、点作直线运动,已知某瞬时加速度为a=-2m/s2,t=1s时速度V=2m/s,则t=2s时,该点的速度大小为(D)
A.0 B.—2m/s; C.4m/s; D.无法确定。 25、当点运动时,若位置矢( A ),则其运动轨迹为直线;若位置矢( B ),则其运动轨迹为圆。
A.方向保持不变,大小可变; B.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可变; C.大小、方向均保持不变; D.大小和方向可任意变化。
26、点作直线运动,运动方程x?27t?t3,x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则点在t=0到t=7s的时间间隔内走过的路程为( B )
A.154m; B.262m; C.54m; D.208m; 27、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
A.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其运动方向一致。
B.一般情况下,根据点的运动方程可求得轨迹方程;反之,由点的轨迹方程也可以求得运动方程。
C.一动点如果在某瞬时的法向加速度等于零,而其且向加速度不等于零,则该点一定做直线运动。
D.点作曲线运动时,位移是矢量。点作直线运动时,位移不是矢量。
28.汽车右转弯时,已知车身作定轴转动,汽车左前灯A的速度大小为?A,汽车右前灯的速度大小为?B。A、B之间的距离为b,则汽车定轴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 D ).
?A?B?A??B?A??B
A. ; B. ; C. ; D. .
bbbb29.每段长度相等的直角折杆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内绕O轴转动,角速度?为顺时针转向,M点的速度方向如图中的( A )所示。 A.图a ; B .图b ; C 图c; D.图d.
30.圆盘绕O轴作定轴转动,其边缘上一点M的加速度a如图所示,在下述四组中,哪一组符合图示三圆盘的实际情况( C ) A.(a)??0,??0(b)??0,??0(c)??0,??0 B.(a)??0,??0(b)??0,??0(c)??0,??0 C.(a)??0,??0(b)??0,??0(c)??0,??0 D.(a)??0,??0(b)??0,??0(c)??0,??0 M M M α α θ α O O O
(b) (a) (c)
31.汽车通过双曲拱桥(桥面曲线为抛物线),车厢作( C ) A.平动 B.定轴转动
C.除平动和定轴转动外的其它运动
32.点M沿螺线自外向内运动,如图所示。
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 则该点(C ).
A.越跑越快 B.越跑越慢
C.加速度越来越大 D.加速度越来越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习题汇总第一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