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神经兴奋则抑制房室传导,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和冠状动脉收缩。心的感觉神经伴随支配心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走行,其作用是使心率减慢。随交感神经走行至脊髓胸1~4节段后角灰质的感觉纤维中,含有传导痛觉的纤维。
1.10 心脏及心瓣膜的体表投影和听诊部位
心脏边界在体表的投影,可依四点及其连线来确定。 ⑴左上点:在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约1.2cm。 ⑵右上点:在右侧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约1.2cm。 ⑶右下点:在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⑷左下点:在左侧第5肋间隙,距中线7~9cm处(或在锁骨中线内1~2cm)。
心左界由左上、下点间作一微凸向左的弧线表示,几乎全由左心室形成;心下界由左、右下点作一直线代表,相当于右心室和左心室的心尖部;心右界由右上、下点间作一稍微凸向右的弧线表示,由右心房形成;心上界由左,右上点间作一直线表示。了解左、右心界的正常位置,对叩诊判断心脏是否扩大有参考价值。
由于血流方向、瓣膜深浅,组织传音的性质不同,临床上各瓣膜区的听诊部位与解剖位置并不一致。 1.11 心脏的X线解剖学
为了在X线下检查活体心脏的各部,一般采用三种体位进行观察。
⑴后前位 两侧为肺区,其间的阴影由胸骨、脊柱和纵隔器官重叠
11
而成。心脏右缘阴影可见两个向外微凸的弓,上弓为上腔静脉,下弓为右心房,与膈成锐角,有时在右心膈角处,可见下腔静脉的带状阴影。左缘有四个弓,第一弓为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起始部,距锁骨约1-3cm;第二弓为肺动脉干;第三弓为左心耳(左心耳有时不易辩认);第四弓为左心室构成。左缘下端向右转的部分是心尖。肺动脉干所形成的弓与左房所形成的弓之间稍凹陷,相当于心脏与大血管的分界。 ⑵右前斜位 阴影的前界最上方为升主动脉,其次是肺动脉,再次为左心室或右心室(视旋转角度而定,如果旋转角度小,则为左心室,角度大,则为右心室)。后界最上方为升主动脉,其次是左心房,再下为右心房和下腔静脉。但左、右心房的界线不易分清。
⑶左前斜位 此位可见四腔,前界由上向下为升主动脉、右心房和右心室,后界为左心房,下为左心室。
2、心脏和大血管的胚胎发育
2.1心脏的胚胎发育 2.1.1心脏外形的变化
心脏来源于胚体头端的间充质,即生心板。开始由生心板形成一对平行的管道(心管),其背方有围心腔。此时心管的长轴与体轴平行。随着胚胎的生长,头部向前伸展,心管向后方,达于咽的腹侧。在第4周初,左右心管合成一个单管,为心内膜的原基。管腔周围的中胚脏层增厚,形成心肌和心外膜。
单一心管分为四个局部膨大,从头到尾依次为心球、心室、心
12
房和静脉窦。心球的远端部分为动脉干,它与腹主动脉相接。 心管生长较围心腔迅速,形成“S”形弯曲。心球与心室屈向右前下方,成一“U”形环。同时静脉窦随心房移至心室与心球的后上方。这一扭转,变换了原来心管的位置,具有成体心脏的雏形,但此时心脏仍为单一的腔。以后心房心室迅速膨大,房室腔中各自产生隔膜,进行心脏各部的分化。
2.1.22 心脏内部的演变和分隔
⑴房室管的分隔:房室管是原心房与原心室之间的狭窄部分。第四周时,此处间充质环的背尾侧和腹头侧各出现一个间充质增生中心,称为心内膜垫。内膜垫逐渐突入房室管中,其游离缘朝着相对侧生长。第六周时,背腹两个内膜垫在中线融合,把房室管分隔成左右两个管道,管道口的内膜形成褶皱,其拱形面向心房,组成房室瓣,即三尖瓣和二尖瓣。
⑵心房的分隔:最初的心房顶壁正中线处发生一镰状隔膜,称为第一房间隔。它向内膜垫方向延伸,当其伸达心内膜垫之前,镰状隔膜的游离缘与心内膜垫之间暂留一孔,称为第一房间孔,作为沟通左右心房的通道。第六周时第一房间孔完全闭合。与此同时,第一房间隔的上方又自行吸收穿孔使左右心房在该处沟通,这个孔称为第二房间孔。第一房间隔形成以后,在其右方又发生一个相似的镰状隔膜,称为第二间隔。第二房间隔从心房的前上方朝向后下方,即面向下腔静脉入口处生长,逐渐覆盖过第二房间孔。第二房间隔下缘前后各伸出一个脚与内膜垫相连,其游离缘在第二房间隔的下方围成一个卵圆形
13
的孔,称为卵圆孔。第一房间隔组织菲薄,呈膜样贴在卵圆孔的左侧,好似卵圆孔上的活瓣。当右房压力高时,血液可经过卵圆孔,推开第一房间隔,从第二房间孔穿入左心房,以此保证胎儿由脐静脉吸取母体新鲜血液,从右房经卵圆孔流入左房供应胎儿全身血运。但在胎儿出生后,左房压力超过右房,卵圆孔的活瓣即贴于房间隔上,防止了血液分流。
在房间隔形成过程中,静脉窦也逐步右移至右心房内,并扩张成为右心房的一部分。静脉窦的主要分支均直接开口于右心房内,形成上、下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的入口。
⑶心室的分隔:原始心室的底壁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将心室分隔为左、右两半,但其上方仍留有一孔,称室间孔。约第七周末,此孔被肌性室间隔、圆锥间隔和房室心内膜垫会合而成的膜所封闭,形成膜性室间隔,即成体心脏的室间隔膜部。
⑷动脉干的分隔:在室间隔发生的同时,动脉干内亦发生一螺旋状隔膜,它与室间隔相连,分开升主动脉与肺动脉干。前者开口于左心室,后者开口于右心室。如若演变中分隔不当,可以引起主动脉或肺动脉起始部狭窄或反位。 2.2大血管的发育
由心球伸出的动脉干发出六对动脉弓,绕过咽的两侧走向背侧,合成两条纵行的主动脉,在尾侧又合成一条主动脉降部。第1、2、5对动脉弓退化消失,第3对动脉弓变成颈动脉弓,第4对动脉弓在右侧变成无名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在左侧分化成最后的主动脉弓,它
14
发出左锁骨下动脉,并与主动脉降部相连。当动脉干纵裂为主动脉升部和肺动脉干时,第6对动脉弓与肺动脉相连,形成左、右肺动脉。在左侧,第6对动脉弓保留,与背侧主动脉相连,而形成动脉导管(成人的动脉韧带)。
3、心脏的生理
3.1心动周期的概念
正常心动周期始于窦房结的激动,通过结间传导束达心房和房室结,再沿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氏纤维抵两心室,使心房和心室产生规律性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并由此引起心房和心室腔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心瓣膜规律性的开启和关闭,同时伴随出现心音。心室和心房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即构成一个心动周期,正常情况下,左右两心房或两心室的活动是一致的。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期比舒张期短,心房收缩期比心室收缩期短。如以成人平均心率75次/分计算,则每一心动周期约为0.8s,其中心房收缩期约为0.1s,舒张期约为0.7s;心室收缩期约为0.3S,舒张期约为0.5s。由于推动血液的力量主要是心率的舒缩活动,故常以心室的舒缩为心搏的标志,心室的收缩期称心缩期,心室舒张期称为心舒期,在前次心室舒张到下次心房收缩以前,整个心脏都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历时约 0.4s。 3.1.2 心动周期各时相
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心瓣膜的启闭以及血液运动的速度与方向均发生一系列的规律变化,以此为依据,将心动周期划分为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是怎样的?(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