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1、心脏的解剖
1. 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两肺之间,周围包有心包。心脏的2/3位于身体中线的左侧,1/3位于右侧。心脏的两侧及前面大部分均被肺和胸膜遮盖,前面只有一小部分邻接胸骨和肋软骨,后面有食管、迷走神经及胸主动脉等后纵隔的器官,下面紧贴膈肌,上方为连于心脏的大血管。
心脏是由心外膜、心肌和心内膜三层结构组成的中空性的具有瓣膜复合装置的肌性器官,近似一个圆锥形的空心球体,但前后稍扁。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相连,大血管的排列从前后依次为: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肺静脉(共有四支)和下腔静脉。心脏的长轴贯穿左心室心尖部和主动脉根部,位于自右肩至左肋下区之连线上。由于原始心管的盘曲和逆时针方向扭转的结果,容纳静脉血的右房、室大部分在前面,容纳动脉血的左房、室大部分在后面,每一半心的心室均位于心房的左侧。心脏分为两面和两缘。前面在胸骨体和肋软骨的后方称胸肋面或前壁。后面向后下,贴附在膈上,称膈面或后壁。左侧与肺相邻部分称为肺面或左侧面,亦称侧壁。侧壁主要由左室构成,只上方一部分由左房构成,圆钝的心左缘即界于肺面与胸肋面之间。在心脏表面近心底处有横行的冠状沟(房室沟)分隔心房和心室,冠状沟的前方被主动脉和肺动脉隔断。心底位于冠状沟以上,大部分由左心房构成,小部分由右心
1
房构成。心底后面在上下腔静脉与右肺静脉之间有纵行的房间沟,是左、右心房在后表面的分布标志线。心底前面在肺动脉和主动脉根部的两旁可见左心耳和右心耳覆盖其前方,它们分别是由左、右房向前突出而成。冠状沟的前下方为心室部,在心室部的前、后面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向下达心尖右侧的纵行浅沟,分别称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表面上的分界。在心尖右侧有一小切迹,称心尖切迹。
我国成年人心脏长径约为12~14cm,横径9~11cm,前后径6~7cm,男性心脏重量(284±50)g,女性(258±49)g,约占体重的1/200。 1.2血液循环
房、室间隔将心脏分隔为互不相通的左半心和右半心,每个半心的上部为心房,分别受纳回心的血液,下部为心室,将血液射向大动脉。根据血液在体内的循环途径,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当心脏收缩时,含有氧及营养物质的血液(动脉血)自左室射入主动脉,再沿各级分支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通过毛细血管完成组织内的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及代谢产物排入血液中,由毛细血管流入小静脉,再经中等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流回心脏右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2)肺循环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从体循环返回心脏的含有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经右房进入右室。当心室收缩时,血液从肺动脉到
2
肺,肺动脉在肺内经过分支成为包绕肺泡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静脉血又变成动脉血,这种新鲜血液经由肺静脉汇入左房,再入左室。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1.3 心脏的各腔
心脏以四个瓣膜循环相连作为心脏纤维性支架,心脏以此心脏支架为基础形成四个心腔。靠近心底部的两个薄壁心腔为心房,近心尖部的两个厚壁心腔为心室。左、右房室被房、室间隔完全隔开。心房的功能是收容回心血流,心室为排血泵。右心房和左心室位于右前方为体静脉血流径路,左心房与左心室位于心脏左后方为肺静脉血流径路。房室肌肉被心脏支架完全隔开,没有连续性,而只有心脏传导束将心房和心室沟通。
(1)右心房(right atrium;RA)分为心房和心耳两部分。上、下腔静脉分别自上部和下部进入右心房。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静脉窦的开口。房间隔上的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卵圆孔的遗迹。右心房的前部突出形成三角形的右心耳,心房内面、后部光滑,但心耳处则有许多梳状肌。
(2)右心室与肺动脉主干(right ventricle and main pulmonary artery RV and MPA)右心室壁厚约2-3mm。室腔有出入二口。前面的出口为动脉口通向肺动脉,在室腔向动脉口方向延伸部分的内壁较光滑称动脉圆锥或漏斗;后方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口缘有三尖瓣,按部位分为前瓣,后瓣及膈瓣,每瓣呈三角形。在肺动脉口与
3
右房室口之间,有肌肉隆起称室上嵴,以此为界将室腔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流入道即右心室的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流入道即右心室的主要部分,其内膜不平,肌小梁互相交错形成肉柱。肉柱中有圆锥状的乳头肌,肌的尖端借腱索与各尖瓣相连。前乳头肌最大,起于前壁中部,后乳头肌起于后壁。内侧(膈侧)乳头肌最为细小,甚至只有腱索起于室间隔。从一个(或一组)乳头肌所发出的腱索,分别连到相邻的两个尖瓣上。右室还有一束肌肉,从室间隔连至右室前壁前乳头肌根部,称节制索或调节束。心室收缩时,血液推动三尖瓣关闭,由于乳头肌收缩,腱索牵拉瓣膜,使它不致翻入右心房,从而防止血液倒流至右心房。肺动脉口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瓣叶可分为左瓣、右瓣和前瓣。左瓣和漏斗部的膈束相延续,右瓣与壁束相延续。左、右瓣叶的内1/2与主动脉壁相贴。肺动脉瓣前连于右室游离壁。每瓣游离缘的中央又有一半月瓣结,当心室舒张时,瓣膜关闭,借半月瓣结的互相接近,使瓣的闭合更加紧密,防止血液逆流返回右心室,肺动脉主干位于瓣环和左右分叉部之间,呈螺旋形贴于升主动脉的左前方,左右冠状动脉之间,分叉部偏左与主动脉弓之间有一韧带称动脉导管韧带,动脉导管未闭症的病变即在此韧带处。
(3)左心房(left atrium;LA)位于心脏后部。前面仅能看到突向肺动脉左侧的左心耳。腔内有五个口,其中四个为肺静脉口,位于左房后壁,一个为左房室口。左心房内面光滑,心耳内面的梳状肌发达,在心功能发生障碍、血流缓慢时,容易在心耳内形成血栓。 (4)左心室与主动脉根部(left ventricle and aortic root;LV and
4
AR)左心室壁厚7~12mm,其室腔近似圆锥形。左后方有左房室口,口缘有二尖瓣。其前瓣较大,位于前右方接近于主动脉根部,与主动脉的左瓣环和后瓣环相延续,构成左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之间的惟一分界。由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的纤维有持续性,当其中某个瓣叶严重钙化时,钙化区可以延伸至另一瓣叶。后瓣较小,位于左后方。二尖瓣相接处称连合,前外侧连合对左腋前线,后内侧连合对脊柱后缘,左心室壁上有细小的肉柱网和强大的乳头肌。乳头肌起于左室前壁或侧壁,前外侧连合下方,收集前、后瓣前半部的腱索;后乳头肌起于左室后壁,后内侧连合下方,收集前、后瓣后半部的腱索。左心室内壁较光滑,动脉口在右前方,通向主动脉。动脉口缘也有三个半月瓣,称主动脉瓣。其右瓣在前,亦称前瓣,左瓣与后瓣在后,分居左、右两侧,半月瓣结亦较显著。各半月瓣所对的主动脉壁稍膨出,在半月瓣上方形成向上开口的腔,称为主动脉窦,相应分为右窦(即右冠状动脉窦)、左窦(即左冠状动脉窦)和后窦(即无冠状动脉窦)。房间隔通常正对后窦的中点,右窦则部分骑跨于圆锥间隔上,与右室流出道相邻。主动脉窦瘤可发生于任何窦内,但以右窦居多。右窦可破入右室流出道、右室之室上嵴下方或心房,后窦可破入右房或左房甚至影响到房间隔;左窦也可破入左心房甚至心包腔内。 1.4心壁
心壁有三层。外层为心外膜,即心包浆膜的脏层;内层是心内膜,相当于血管内膜,心脏的瓣膜即由它皱折而成;中层为心肌层,由心肌纤维构成。心房肌较薄弱,心室肌尤其左室肌层则特别发达,心脏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是怎样的?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