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美]丹尼斯〃朗著:《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英]伯特兰〃罗素著:《权力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9.[美]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德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0.[美]乔治〃霍兰〃萨拜因著:《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1.[美]H〃奇尔科特著:《比较政治理论》,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2.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4.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张永桃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6.《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五、名词解释 国家权力 三权分立 政体 君主制
贵族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 专制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 共和制 贵族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公社制 苏维埃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复合制 联邦制 邦联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两制 六、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论述国家权力的? 2.为什么说国家权力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3.国家权力有哪些特征?
4.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原则是怎样体现的?
5.民主集中制怎样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 6、怎样正确认识国家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7.政体选择有什么的特点?
8.马克思主义如何对政体进行分类? 9.人民代表大会制有什么特点?
10.我国为什么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为什么中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13.当代中国国家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 14.中国为什么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5.试述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章 国家机构
一、教学目标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巩固统治地位,实现和维护本阶级利益,履行国家职能的 组织体系。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西方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构成及相互关系、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
2.西方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及性质 3.西方国家国家机构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4.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及其优越性
6
5.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 (一)国家机构的涵义
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的基本特点。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国家机构构成的纵向和横向划分。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影响国家机构设置的因素。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历史发展进程。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二)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机构 (一)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涵义。中国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民主集中 制组织原则的优越性。
(二)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中国主要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建议阅读书目 1.《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美]伍德罗〃威尔逊著:《国会政体》,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美]詹姆斯〃G.威尔逊著:《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美]B.盖伊〃彼得斯著:《官僚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王沪宁著:《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7.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张永桃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0.吴大英主编:《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11.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2.朱光磊著:《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五、名词解释 国家机构 国家元首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分权制衡原则 议会制行政机关 总统制行政机关 半总统制行政机关 委员制行政机关 民主集中制 六、复习思考题
1.论述国家机构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2.如何认识西方的分权制衡原则? 3.西方国家的议会有哪些职权? 4.西方国家的行政机关有哪些职权? 5.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有哪些职权?
7
6.西方国家司法机关行行使职权遵遁什么原则?
7.论述我国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设置原则的基本涵义。 8.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有哪些优越性? 9.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10.国务院有哪些职权?
11.论述我国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政治民主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政治民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民 主的产生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特征,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准确掌握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二、教学重点
1.政治民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演变 3.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4.社会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特征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8.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涵义 (一)政治民主的概念
广义的民主。狭义的民主。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民主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民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节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的建立。
(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发展的具体原因。 (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进步性。西方资本 主义民主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的初次尝试——巴黎公社。第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苏联。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特征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现方式。
(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的主要任务。
四、建议阅读书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
2002年版。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2年美国人权纪录》。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4.[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5.[美]托马斯〃戴伊著:《谁掌管美国——里根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年版。 6.[美]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8.[美]罗伯特〃达尔著:《民主理论的前言》,三联书店1999年版。 9.[美]罗伯特〃达尔著:《民主及其批评者》,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英]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1.[英]约翰〃邓恩著:《民主的历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美]乔〃萨托利著:《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13.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14.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5.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五、名词解释 政治民主 议会制度 选举制度 六、复习思考题
1.政治民主有哪些特征?
2.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主要有哪些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特征? 4.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有哪些内容?
7.为什么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起来?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哪些优势?
9.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五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政党的涵义和特征、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理 解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了解政党制度的涵义和政党制度的
9
主要类型,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差别;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涵义、历史必然性及优越性;全面认识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二、教学重点
1.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2.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政党制度的涵义 4.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5.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区别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7.中国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10.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 11.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 三、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政党的涵义与作用 (一)政党的产生
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历史背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政党的涵义。政党的基本特征。新兴政党。 (三)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掌握政权的方式。无产阶级政党 的领导地位。
第二节 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涵义
政党制度的概念及主要关系。影响政党制度的主要因素。政党制度的划分依据 及基本标准。
(二)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坚持 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二)中国民主党派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主党派的形成。中国的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党派的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涵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节 中国的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的形成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政治学概论大纲 文档 (2)(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