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白族的火把节等;还有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 ( )
阅读理解
一.阅读积累与运用。
等级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杜甫喜欢“ ,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美丽春景;王维钟情于“人闲桂花落, ”的清幽山色;王观爱慕“ ,山是眉峰聚”的动人山水。
2.我国古代大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就像叶挺将军在《囚歌》中所说:“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他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重于泰山。
3.微信是现代生活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六年的小学生涯在冬去春来中走近尾声。毕业之际,请你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写几句赠语发表在班级微信圈内,表达你的祝福或.......感激之情。(不少于30字) 二.阅读理解。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
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材料二】
2016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16.58分钟 读报时间 18.97分钟 看电视上网时间 95.85分钟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小月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 、 和 等。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 3.阅读材料三,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我国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看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左脑交流,这是卢格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
5.读完上述三则材料,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同学,你会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二)橙子
①我从小就喜欢吃橙子。
②然而,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大多数时间里,连橙子都是奢侈品。但是每到年前,父亲就会从单位搬回一箱橙子来,告诉大家,这是今年的年终奖。
③在那些冷冽清贫的新年里,一箱橙子往往比任何礼物都来得珍贵。
④母亲会把它们拿出来,整齐排列在家里阴凉通风的角落,每天从里面挑两个出来,细细削了给我吃。
⑤母亲削橙子是相当讲究的,因为她不愿意像一般人吃橙子那样,如切西瓜一样简单粗暴地将橙子大卸八块后上嘴啃,所以,她只是拿一把快刀,像削苹果、削梨那样,先把橙子最外层的厚皮仔细地削掉。她削得相当小心,一来怕下手太狠,把橙子削破,汁水洒出来,这样就完全失去了如此削橙子的意义;二来她希望可以尽量连贯地把这层外皮削成一整条,这样削完后,将外皮细细盘起来,再放在阳台上晒干,之后,外公就可以把它们拿去当燃料,让家里在烧煤的时候多一缕橙香,还可以将橙皮放进冰箱角落,让它成为天然高效的除臭剂。
⑥然而削完这一层皮,还没有结束。母亲还要再用刀尖,一点一点,边掏边撕掉紧紧裹着橙子果肉的那层细皮。这件事很磨人,我坐在一边看她削橙子的时候,往往会不耐烦,除了一个劲儿地催她快点,我还问她:“妈,这样削橙子多累啊,你就不会烦?”
⑦母亲完全不以为意,她一边继续着手里烦琐的工序,一边笑着回答我:“我削了是给你吃的,.怎么会烦呢?”
⑧我只好安静下来,忍着口水在一边慢慢等。母亲削出来的橙子,往往和剥完皮的川橘一样,晶莹剔透,连一点细皮都找不到。而我通常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掉了她的劳动成果。 ⑨母亲看着我,只是笑,当然,还要叮嘱我慢点吃。 .
⑩所以,作为一个笨手笨脚、没什么自理能力的人,我却比谁都会削橙子。北京的冬天比老家更冷,然而日子却已经不再艰辛了。但我还是会买一箱橙子,整齐排列在阳台上,在有空的日子里,花半小时坐在茶几前,细细地削上一个。
?先将外皮连贯地削掉,然后捡起来放好,然后用刀尖一点一点剥细皮。 ?那是母亲留给我的味道,亦是她教给我的生活。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以为意: 囫囵吞枣: 2.品味语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抓住了母亲的 进行描写,形象鲜活地写出了母亲 。
(2)文中第⑦、⑨两个自然段中写了母亲的两次“笑”,第一次笑是因为 ;第二次笑是因为 。 (3)“在那些冷冽清贫的新年里,一箱橙子往往比任何礼物都来得珍贵。”联系全文思考,这句话中..的“任何”能不能换成“一般”?为什么?
3.感知内容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请你试着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二、三部分的段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
第一段: 交代“我”喜欢吃橙子,家里条件不好以及橙子作为新年礼物的珍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母亲对“我”生活的影响,“我”也学母亲那样剥橙子。 4.深层探究
(1)文章一开始为什么要交代“我”从小喜欢吃橙子和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的事? (2)阅读文章第?自然段,写了作者削橙子的过程,如果删掉该自然段,文章仍然显得很完整,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一个自然段?
(3)文章的结尾“那是母亲留给我的味道,亦是她教给我的生活。”母亲给“我”留下的味道指什么?她教给“我”的生活又指的是什么?
习作表达
等级 感动中国的台湾老兵高秉涵把其他台湾老兵的骨灰坛带回祖国大陆,寄予了台湾同胞回归祖国的深切等待;2022年将在杭州举办的亚运会在万众瞩目的等待中展现着杭州的魅力。生活中,我们也在等待中品尝种种滋味:等待师长的赞许,等待花儿的盛开,等待比赛的结果……等待中,你想
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毕业)试题共八套(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