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fc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雨强度 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
c、降雨历时 d、土壤特性
42. 降雨期间,包气带(也称通气层)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 a、降雨强度 b、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
c、稳定下渗率 d、初损期的下渗率 43.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d、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 44. 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 ]。 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 45. 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46. 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 ]。
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 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
c、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 47. 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 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48. 不同径流成份的汇流,其主要区别发生在[ ]。 a、河网汇流过程中 b、坡面漫流过程中
c、坡地汇流过程中 d、河槽集流过程中
16
49. 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 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
50. 产生壤中流(表层流)的条件是通气层中存在相对不透水层,并且它上面土层的下渗率与该层的相比,要[ ]。
a、前者较大 b、二者相等 c、前者较小 d、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51.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截留、填洼、下渗、蒸发
b、蒸发、降水、下渗、径流 c、截留、下渗、径流、蒸发 d、蒸发、散发、降水、下渗
52. 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
53. 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
54. 某流域面积为500km,多年平均流量为7.5m/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mm
55. 某流域面积为1000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 ]。
a、0.55 b、0.45 c、0.65 d、0.68
56. 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m),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 ]。
a、315.4mm b、587.5mm c、463.8mm d、408.5mm
57. 已知某流域,一次历时3小时的降雨,降雨强度均大于上层土壤入渗能力4.0mm/h,下层土壤入渗能力为2.5mm/h,不考虑其它损失,则此次降雨所产生的壤中流(表层流)净雨为[ ]。
a、2.0mm b、6.0mm c、4.5mm d、7.5mm
58. 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为[ ]。
a、150m/s b、15 m/s c、74m/s d、18m/s
17
3
3
3
3
22
2
2
3
2
3
59. 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mm,则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 ]。
a、0.47 b、0.50 c、0.65 d、0.35
60. 水量平衡方程式P?R?E??v(其中P、R、E、?v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 ]。
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61. 流域中的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肯定
62. 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减少或不 变
63. 某闭合流域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与相应的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二者可能相等或不等 64. 我国年径流深分布的总趋势基本上是[ ]。 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c、分布基本均匀 d、自西向东递减 65. 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66. 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67. 土层的包气带是指[ ]。
a.土壤的表层 b.地面到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 c.地面以下的整个土层 d.地下潜水面以下的土层 68. 下渗率总是[ ]。
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69. .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 ]。
a.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 c.地面和地下径流 d.蒸、散发水量 70. 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
18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71.在高压区,高空气流运动的方向是[ ]。 a. 指向高压一侧; b.指向低压一侧;
c.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反时针旋转; d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顺时针
(三)判断题
1.计算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有影响。[ ] 2.计算区域的大小,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没有影响。[ ] 3.水资源是再生资源,因此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4.河川径流来自降水,因此,流域特征对径流变化没有重要影响。[ ] 5.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应当小于1。[ ]
6.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常常比较发育,流域常常为非闭合流域。[ ] 7.非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必须小于1。[ ]
8. 雨量筒可观测到一场降水的瞬时强度变化过程。[ ] 9.自记雨量计只能观测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降雨量。[ ] 10.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纪录的是降雨累计过程。[ ] 11. 土壤中的吸湿水(或称吸着水)不能被植物利用。[ ]
12. 用等雨深线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大的大流域。[ ]
13. 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 ]
14. 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假定雨量站所代表的面积在不同降水过程中固定不变,因此与实际降水空间分布不完全符合。[ ]
15. 一个地区天气的好坏与这里的天气系统情况有密切关系。[ ] 16. 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 17. 水汽的含量一般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 18. 水汽压越高,说明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小。[ ]
19.?20型、E601型蒸发器是直接观测水面蒸发的仪器,其观测值就是当时当地水库、湖泊的水面蒸发
19
值。[ ]
20.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
21.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 22.降雨过程中,土壤实际下渗过程始终是按下渗能力进行的。[ ]
23.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下渗能力进行;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降多少下渗多少进行。[ ]
24.人类活动措施目前主要是通过直接改变气候条件而引起水文要素的变化。[ ] 25.天然状况下,一般流域的地面径流消退比地下径流消退慢。[ ]
26.对于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地面径流消退过程都不一致。[ ] 27. 退耕还林,是把以前山区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得到的耕地,现在再变为树林,是一项水土保持、防洪减沙的重要措施。[ ]
28 .对同一流域,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土壤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量大。[ ] 29 .流域土壤蓄水量是指流域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悬着毛管水和重力水。[ ] 30.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中,降雨历时大于净雨历时,净雨历时又大于洪水历时。[ ] 31.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中,洪水历时大于降雨历时,降雨历时又大于净雨历时。[ ]
32. 一次暴雨洪水的净雨深与径流深相等,因此净雨就是径流,径流就是净雨,二者完全是一回事。[ ]
33. 田间持水量是土层能够保持的水量,它可以逐渐下渗到潜水层,形成地下径流。[ ]
34. 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蒸发将以土壤蒸发能力进行,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土壤蒸发将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
35. 流域蒸发由流域的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散发组成,因此,通常都采用分别实测这些数值来推求。[ ]
36. 一场降雨洪水的径流深,为这场洪水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流域平均水深,常由实测的洪水资料来推求。[ ]
(四)问答题
1. 何谓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产生水文循环的原因是什么? 2. 何谓水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再生资源?
3. 从前曾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为什么?为了使水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利用,你认为应当如何保护水资源?
4.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