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某一时段的降雨与其形成的径流深之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 43.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 44.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_。 45. 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 ]。
a、径流 b、水文循环 c、蒸发 d、降水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3.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使水资源具有[ ]。
a、再生性 b、非再生性 c、随机性 d、地区性
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5.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 ]。 a、0.25 b、2.5 c、2.5% d、2.5? 6. 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 a、相当 b、小 c、平缓 d、大
7.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8. 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1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9. 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0.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11. 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12. 某流域两次暴雨,除降雨强度前者小于后者外,其它情况均相同,则前者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
a、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13.日降水量50~100mm 的降水称为[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14.大气中某一高程上的气压,等于该处单位水平面积上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该气柱的高度为[ ]。
a、从该高程到海拔1000m b、从海平面到大气顶界
c、从该高程到大气顶界 d、从海平面到海拔1000m 15. 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原因为各地 [ ] 。 a、 温度不同 b、气压不同 c、湿度不同 d、云量不同 16. 露点表示空气的[ ]。
a.温度 b.密度 c.湿度 d.透明度 17. 暴雨形成的条件是[ ]。 a、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高
12
b、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低
c、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d、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没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18. 若上升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这种情况下的气块温度变化过程为[ ]。
a、 湿绝热过程 b、干绝热过程 c、凝结过程 d、假绝热过程
19. 气块中的水汽凝结后,若凝结物仍留在气块中与其一起运动,则称这种情况下的空气状态变化为[ ]。
a、 湿绝热过程 b、干绝热过程 c、降水过程 d、假绝热过程
20.气块中的水汽凝结后,若凝结物作为降水随时脱离气块降到地面,则称这种情况下的空气状态变化为[ ]。
a、 湿绝热过程 b、干绝热过程 c、降水过程 d、假绝热过程
21. 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增大,大气稳定性降低,因而使地表的湿热空气膨胀,强烈上升而降雨,称这种降雨为[ ]。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对流雨 d、气旋雨 22. 对流雨的降雨特性是[ ]。
a、降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
b、降雨强度小,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短 c、降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短 d、降雨强度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 23. 暖锋雨的形成是由于[ ]。
a、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沿锋面滑行到冷气团上方
b、暖气团比较强大,冷气团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 c、暖气团比较弱,冷气团主动楔入到暖气团下方 d、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冷气团下方 24. 冷锋雨的形成是由于[ ]。
a、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冷气团下方
13
b、冷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暖气团下方
c、暖气团比较强大,冷气团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 d、冷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 25. 暖锋雨一般较冷锋雨[ ]。 a、雨强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
b、雨强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长 c、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 d、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 26. 地形雨的特点是多发生在[ ]。 a、平原湖区中 b、盆地中
c、背风面的山坡上 d、迎风面的山坡上 27. 影响大气降水和蒸发的四类基本气象要素是[ ]。 a、温度、水汽压、露点、湿度
b、气压、露点、绝对湿度、温度 c、气温、气压、湿度、风 d、气压、气温、露点、比湿
28. 在北半球形成的气旋,近地面的气流向低压中心辐合,并呈[ ]。 a、顺时针方向流动 b、反时针方向流动
c、垂直于等压线流动 d、平行于等压线流动
29. 在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 ]。 a、顺时针方向流动 b、反时针方向流动
c、垂直等压线流动 d、平行于等压线流动 30. 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是[ ]。
a、海拔愈高,气压愈高 b、正比关系 c、海拔愈高,气压愈低 d、反比关系
31. 一般情况下,某一地点的露点温度将比当地当时的气温[ ]。 a、高 b、低 c、相等 d、高或相等 32. 气温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关系是[ ]。 a、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低
b、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高 c、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无关 d、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关系不大
14
33. 即将降雨时,该处近地面的[ ]。
a、气压高、湿度大 b、气压低、湿度大
c、气温低、湿度大 d、气温高、湿度小
34.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 ]。
a、58.0mm b、66.0mm c、62.0mm d、54.0mm 35. 流域的总蒸发包括[ ]。
a、 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 b、 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 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 d、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
36. E601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那里的大水体日蒸发量的关系是[ ]。 a. 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 二者相等 d.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37. 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那时的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土壤蒸发能力相比,其情况是[ ]。
a.二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前者大于、等于后者
38. 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 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
39. 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 a、毛管水 b、重力水 c、薄膜水 d、吸着水
40.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 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 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