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题 第27题 27.上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 。
29.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的溶解度 NaCl溶解度(填“>”、“<”或“=”)。
(2)t℃时,将mg KNO3、ng NaCl 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 n(填“>”、“<”或“=”)。 30.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 (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1℃,欲使它们仍为饱和
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31.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 。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 32.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
33.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10℃时,甲的溶解度为 g。
(2)30℃时,甲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乙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填“冷却”或“蒸发”)
3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_____。 30
35.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C t1 t2 温度溶解度 A B /g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2)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形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6.下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3%的稀盐酸1000g,需要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
(2)13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盐酸(分析纯)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化学九年《溶液》(单元)同步测试题五(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