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化学九年《溶液》(单元)同步测试题五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三)

1.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2.右图是KNO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0C

时 ,100g KNO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t20C时 ,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0C时,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图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

KNO3 S/g NaCl 20 t 1 t 2 t℃ 3. 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正确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8.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1.84g·cm)配制560g质量分数为14%的

( )

A.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只需量筒和烧杯 B.配制稀硫酸时,一定不能用天平称量所需浓硫酸的质量 C.将480 mL水倾倒入盛有80 mL98%浓硫酸的500 mL量筒中

D.将80g 98%的浓硫酸沿1000mL烧杯内壁缓缓倒入480 mL水中,并不断搅拌

9.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0.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漏斗 11.关于右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 溶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解度40-3

甲乙g302010020406080温度/ C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食盐水 B.汽水 C.泥水 D.澄清石灰水

13.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

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 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溶质 悬浊液 氧化物 饱和溶液

Y 溶剂 乳浊液 酸碱盐 不饱和溶液

Z 溶液 溶液 化合物 浓溶液

15.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16.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是 (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17.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18.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

溶解度/g 25 M 甲 N 乙 0 t1 t2 温度/℃

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图A 图B

冰水 甲

第18题 第19题

19.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20.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t1℃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D.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1.右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t1℃时,100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克 KNO3 D. t2℃时,NaCl的饱和溶液与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2.根据图8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O tt 温度图8 乙 溶解度甲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3.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

24.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 )

A.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70g B.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

D.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不会析出木糖醇晶体

2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26. 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 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 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

A.浓硫酸 B.硝酸铵固体 C.氧化钙 溶 D.氢氧化钠固体

解度甲 的叙述,正确的是

溶解度/g

25

0 20 30 温度/℃

\\ g W 乙 0 t1 t2 t3 温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化学九年《溶液》(单元)同步测试题五在线全文阅读。

化学九年《溶液》(单元)同步测试题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07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