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验算结果,来判断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充实地学习数学,把注意力集中在决策、反思、归纳和问题解决上,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课题: 1.4.1 有理数的乘法(3)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下面我们做几道让学生复习有理题:(用课件演示)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数的乘法运算,结果: 给出两组题让学1, (-7)×8与8×(-7) 生自由选择以满[(-2)×(-6)]×5与(-2)×[(-6)×5] 足不同层次的要 求,在形式上用 5995比较的方式,让2,(-)×(-)与(-)×(-) 310103学生在解题的过1717[×(-)]×(-4)与×[(-)×(-4)] 程中有目的性地2323思考,为下面引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组问题进行计算,然后在组内出运算律作铺垫 交流,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提出问题:上面我们做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通过观察思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考主动地进行学成立吗? 习,在共同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组内的讨论,交流,共同发现的过程最后对组内成员的意见,想法去汇总,由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个运算律并引导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使学生感学生用字母来表示三个运算律。 受到集体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出示料书42页例5:用两种方法计算 (111+-)×12 262采用大组竞赛的方法,让其中的两个大组采用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另两个大组采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出示另一题:(-7)×(-应用新知 体验成功 45)× 314该题不限制计算方法,让学生先思考,再选择运算方法. 变式练习:911 ×15. 18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不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 通过竞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简化运算,同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通过上是的比较,学生会选取用这算律来简化运算,形成知识的正迁移.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在认识层次上有所提 高. 课堂练习 第42页 小结与作业 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及表示方法 课堂小结 2, 如何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运算 第46页习题1.4第7题的(1)、(2)、(3)、(6),第8本课作业 题的(2)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设计中,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而且强调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心理投人,促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素质的整体发展. 新课引入设计,期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环境中.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愉悦的学习状态,对探究新知具有新鲜感和满腔热情,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分析向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感性认识,增进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在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上,通过题组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质疑辨析、及时调整.在教学中,以训练思维为主线,重视概念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亲身实践,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分析讨论,最后抽象出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把握这些知识的本质,学以致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真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课题: 1.4.2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50×20=100) 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多少分钟?(100 ÷50=20) 2,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 3,在学生回答了这个关系后提出课题—有理数的 除法. 1,比较大小:8÷(-4) 8×(一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白有理数除法和有理数乘法之间有互逆关系。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1); 41 (-15)÷3 (-15)×; 3小组合作,发挥111 (一1)÷(一2)-(-1)×(一) 集体的力量,归442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纳出有理数的除 小组合作完成上面题目的填空,探讨并归纳出有理 法法则。 数的除法法则. 把问题再次交给2, 运用法则计算:(1)(-15)÷(-3); 学生,提高学生11 (2)(-12)÷(一);(3)(-8)÷(一) 的求知欲。 64观察商的符号及绝对值同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完 成教科书43页的填空. 3,师生共同完成教科书43页例6。 1,课堂练习:P44页上面的练习,可由学生点评。 给学生点评锻炼的机会。 2,讲解教科书44页例7,使学生明白分数可以理解教师通过例子说为分子除分母。然后做教科书44页下面的练习第1题,明,帮助学生理解。 并由学生点评. 学生在教学活动3,乘除混合运算该怎么做呢?通过教科书44页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8的学习,由学生自己叙述计算的方法:先将除法转换除法运算中遇到小数,分数问题,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处理办法和小学4,计算:(1)(-36)十9; 一样,老师可做
应用新知 举一反三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 (-12)÷(一4)÷(一1 (3)(一1归纳。 ); 528)×(一)十(一0.25) 35课堂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一谈本节课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科书第46页习题1.4第4、6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 前面已学过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这些运算为学习有理数除法作了铺垫,而除法在小学时已经接触到过,学生也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本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不仅能突破重点,也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理数除法是一种运算.在上课时,既要减少一些繁难的例题,又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准确的计算. 3,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训练,使学生注意到以下两点:(1)有理数除法法则遵循“符号优先”原则,即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2)对于多个有理数相除,运算时可以从左到右进行,也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再进行计算.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立的精神.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反思自己出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 1.5.1 有理数的乘方(1)
教学目标 1, 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 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 3, 掌握幂的符号法则。 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1, 教师展示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某种细胞的分裂过程,学生则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并说明如何得出结果。 2, 3, 结合学生熟悉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及它们的简单记法,告诉学生几个相同因数a相乘的运算就是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1, 分小组学习教科书49页,要求能结合教产书中的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下列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底数是相同的因数,可以是任何有理数,指数是相同因数的个数,在现阶段中是正整数,而幂则是乘方的结果。 2, 补充例题: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并指出底数,指数各是多少? (1)(-2.3)×(-2.3)×(-2.3)×(-2.3) 1, 在实际背景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计算正方体面积和正方体体积的实例,引出课题。 小组合作 (2)(-1111)×(-)×(-)×(-) 4444(3)x·x·x·……·x(1999个) 3, 此例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述完成。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相同的分数或相同的负数相乘时,要加括号,例如(-2)×(-2)×(-2) ×(-2)记作(-2) 此例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44、小组讨论: ??2?与?2的区别。 4通过补充例题的学习,对有理数的乘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1、 做一做:教科书第51页练习第1题。 2、 用计算器算??8?和?-3?,以及教科书51页56应用新知 巩固练习 学会使用计算器练习第2题。 进行乘方运算。 3、 小组讨论:通过上面练习,你能发现负数的幂 的正负有什么规律?正数呢?0呢?学生归纳把问题再次交给总结: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是0. 性,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发现规律 小结与作业 1、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2、 总结五种已学的运算及其结果: 运算 运算结果 课堂小结 加 和 减 差 乘 积 除 商 乘方 幂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56页习题1.5第1、2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 选做题: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 (1)??2?4 ; (2)?2 422?2?(3)???; (4)? 33??3、 观察下列各等式: 1=1; 1+3=2 ; 1+3+5=32; 1+3+5+7=4…… ① 通过上述观察,你能猜想出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吗? ② 你能运用上述规律求1+3+5+7+…+2003的值吗?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通过某种细胞分裂和正方形面积,正方体体积的表示,引出相同因数相乘的计算问 题,使学生对乘方的意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乘方运算存在于 生活实际中.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熟悉掌握相同因数相乘的简单表示法及乘方的表示,并计算出结果. 2、教师要结合书上的图示讲清楚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的结果,以及底数和指数 的区别.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要将整个负数或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例2中用计算器计算要放手让学生操作,但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正数幂的特点与负数幂的特点. 3、由学生总结学过的几种运算,回忆这些运算法则,认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 养学生独立思索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 2223课题: 1.5.2 科学记数法
1、 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 2、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 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感受。 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1、 多媒体投影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天安门广场的面积通过彩色图片的约4千万平方米,如果我们在那里军训,你能想办引入,激发学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