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土地经济学2014秋试卷A-高平补充答案(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试卷适应范围 土管专业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试 题 纸

2014-2015学年 第1 学期 课程类型:必修 试卷类型:A

课程号 2030087 课程名 土地经济学 学分 3

学号 姓名 班级 题号 得分 装订线 装订线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签名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每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7分) 1.集约经营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 ) A.资金 B.劳动 C.变量投入 D.管理 2.房地产投机是影响地价的( )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制度因素 3.作为商品的土地与一般商品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以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土地自然供给固定不变, 经济供给弹性大 B.土地一级市场完全国家垄断 C.土地价格易受经济/社会/政治局势的影响 D.质量差异普遍存在 4.我国土地增值税实行( )超额累进税率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5.土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不包括( ) A.选择价值 B.存在价值 C.潜在价值 D.馈赠价值 6.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 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 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 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7.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 A.地区性 B.唯一性 C.层次性 D.适应性 二、名词解释(将每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1.土地的经济供给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3. 土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 4. 土地发展权 三、简答题(将每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的含义和区别? 2.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 简述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内涵 4.简述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并画图表示土地报酬规律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以及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四、计算题(将计算过程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有甲、乙、丙三块土地,存在一定的肥力的差异,每块地均投入100元,若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为20%,各块土地的产出情况如下表,请计算级差地租,判断级差地租的类别并讨论结果。如果在丙地追加投资100元,产出6个单位农产品,此时级差地租有何变化?如果全社会工业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为80C+20V,剩余价值率为100%,而农业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为70C+30V,剩余价值率也是100%,甲、乙、丙三块土地的绝对地租是多少? 土地等级 甲 乙 丙 投入(元) 100 100 100 平均利润(%) 20 20 20 产出 5 8 10 2.某农场主决定租进土地250英亩,固定设备的年成本12000美元(包括利息折旧等),燃料种子肥料等的年成本为3000美元,生产函数为Q= -L3+20L2+72L, Q为谷物年产量(吨),L为雇佣的劳动人数,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均系完全竞争,谷物价格每吨75美元,按现行工资能实现最大利润的雇佣量为12人,每年的最大纯利润为3200美元,他经营农场的机会成本为5000美元。求解: (1). 每个农业工人的年工资为多少? (2). 英亩支付地租多少? 五、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5+20=35分) 1. 简述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地区构建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特征、贡献和存在的问题。 2.“改革开放以来,以土地均包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促进农业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经营规模偏小、土地零碎等缺陷。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速度加快,一些地区出现农业生产副业化、经营超小规模化,耕地抛荒和闲置现象较为严重。为此,目前中央政府也在积极鼓励促进农村土地集中,推动农地适度规模。”,请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详细阐述现阶段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现状与困境。 系主任 郭贯成 出卷人

马贤磊 高平

《土地经济学》2014-2015学年第1学期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1分,共7分)

1. C 2. B 3. A 4. B 5. D 6. B 7. B 二、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1.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3. 土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是指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实现而又客观存在的价值,表现为土地作为公共物品,具有正的外部性,能够提供社会保障功能、资源基础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等价值。

5.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是发展土地的权利,是一种可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权利。如:农地非农使用的权利、提高建筑物密度的权利。

三、简答(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的含义和区别?

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在分析土地价值时,把土地区分为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两个本质不同的范畴。所谓土地物质,是指土地自然物与自然力,即土地面积,它具有经久的永恒性,不以土地资本的投入而变化,因而没有物化劳动,也没有价值。而土地资本则是指已利用土地,其中凝结了资本和劳动,所以具有价值。 2.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人地比例或人口密度;(2)土地品质;(3)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与技能;(4)生活质量;(5)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6)消费者支付能力;(7)消费者对土地价格和收入的预期等。

3. 简述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内涵

内部规模经济又称内在经济,它是指扩大土地生产经营规模时,由于内部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低了长期平均成本、增加收益。内部规模经济的来源:固定成本的分摊、采用先进技术、分工协作、综合利用副产品、降低交易费用、资金优势、纵向一体化的好处。

外部规模经济,也可称为地区规模经济。它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某一土地利用的项目规模较大(如蔬菜集中产区的规模经营、花卉集中产区的规模经营),会给该区全部企业带来规模效益。外部规模经济是使个别企业与整个行业均受益。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使得个别生产企业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有了便利条件,从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减少成本支出,分享到外部经济。

4.简述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并画图表示土地报酬规律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以及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P

MPP I’ M D APP R

第一阶段 N 第二阶段 TPP 第三阶段T 0 I Q

X

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递增然后递减,如果出现科技与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2)土地肥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是递增的,但若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3分)

四、分析与计算(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土地等级 甲 乙 丙 投入(元) 100 100 100 平均利润(%) 20 20 20 产出 5 8 10 个别生产价格 24 15 12 社会生产价格 24 24 24 总收益 120 192 240 如上表,甲地由于平均质量最低,所以不产生级差地租,乙地级差地租为72元,丙地级差地租为120元。(4分) 这里的级差地租属于级差地租1,是由于土地肥力差异所产生的,社会生产价格由甲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而乙地和丙地由于质量较高,可以产生较多产出,从而具有了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3分)

当丙地追加投资100元后,产出的全部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24*6=144,扣除120元的成本和平均利润,产生24元的超额利润,这是级差地租2。(3分)

如果全社会工业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为80C+20V,剩余价值率为100%,生产价格就是120。而农业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为70C+30V,剩余价值率也为100%,则每100元的农业投资就能提供130元的农产品,除去资本家应得的20元平均利润,剩下的10元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甲、乙、丙三块土地的绝对地租=10元。 2. 参考答案

把工资视为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完全竞争市场上均衡的要素价格取决于增加一单位这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的增量的市场价值(边际产品价值VMP)。所以,工资就等于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在市场上的价值=边际收益MR*边际产量MP,又完全竞争市场产品边际收益=产品价格,故MR又=P,这里的生产函数只包含了劳动的投入不涉及资本投入。

1 .因为产品和劳动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均衡时有工资 W= VMPL = P×MPPL = 75×(-3L2 + 40L+72)

= 75×(-3×122 + 40×12 +72) = 9000 美元

2. 由题意,总收益TR = P×Q =75×(-123+20×122+72×12) = 75×2016 =151200 美元

总地租 R= 151200-12000 -3000 -12×9000 -5000 -3200 =20000 美元 单位地租 R/250 =20000/250 =80 美元

五、论述(共2题,15分+20分,共35分)

1. 简述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地区构建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特征、贡献和存在的问题。 特征:“家庭承包经营制”,在集体土地所有制下,按照“人人有份、户户种田”的原则承包集体土地。农民取得承包经营权基于:1)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社区成员权)2)农民在取得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必须承担国家的税收以及对集体缴纳租金的义务。 承包经营权的性质:1)承包经营权属于使用权2)属于所有权(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贡献:验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1979-1984年中国农业总产出增长42.23%,其中45.79%来源于

投入的增加,制度变化贡献了46.89%,大致相当于投入增加的总效应。

存在问题:频繁调整、产权不安全,抑制投资和流转等,表现为: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明确、不充分,如村集体在早些时候对土地的随意的调整,反租倒包等形式的流转土地承包期的不稳定,“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需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相关的证书发放(承包经营权证和合同)。

2.请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详细阐述现阶段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现状与困境。

此题为开放性讨论题,需要结合课堂讨论及所准备的材料,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聚焦点)展开讨论,围绕目前国家和学术界讨论的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热点问题,结合土地规模报酬规律展开讨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土地经济学2014秋试卷A-高平补充答案(1)在线全文阅读。

土地经济学2014秋试卷A-高平补充答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956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