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湖粤西文化小镇概规方案
国化橘红之乡”的美誉。
黎(塘)湛(江)铁路河(唇)茂(名)段横贯化州南部,境内路段全长39.5公里,有化州站、山底岭站、米山站、新安圩四个铁路站,路线经新安、笪桥、良光等镇和城区、鉴江开发区,年客运吞吐量30万人次。东接三茂铁路可通穗(广州)、(北)京、深(圳)、(香)港、汕(头)、厦(门)等, 西连湘桂线接通西南各省(区),南达湛江港。
化州距离最近的湛江机场约60公里,可提供国内中近距离支线飞行服务;距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约470公里、距香港赤腊角约620公里,可提供国内支线及国际航线服务。
化州市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约162万人,生产总值385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显示,化州市县域经济竞争力排277位,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排187位。
2)山水秀美,自然资源丰富
化州北有浮梁山。东北有龙王山,又叫来安山。北界茂名水于东北,即窦江。另一支东北陵水,源出广西北流,入境后,屈西南到合江墟,罗水亦自陆水入,合称罗江,
或者陵罗水。屈东南,过州治北合鉴江,又东南流,入吴川至南海。
化州地形狭长,状若坐狮,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南北距80公里,东西宽40公里。耕地面积65.9万亩,林地面积161万亩,果园面积90万亩,淡水鱼塘面积10万亩,矿产资源丰富,据初步探明,金属 和非金属矿20多种。其中,钛矿的储量位居中国前
列。
化州市境内还有广东省建设农场、广东省新时代农场、广东省红阳农场、广东省红峰农场、广东省和平农场、广东省新华农场和茂名市国营文楼林场、茂名市国营丽岗林场、茂名市国营平定林场、茂名市国营播扬林场、茂名市国营化州市大番坡林场[2] 。
3)旅游资源丰富
到2008年止,化州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个,其中化州孔庙为茂名市级和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安曲径封诰楼、长岐李氏大宗祠、南安佛子神祠、那务冼太庙、杨梅陈氏大宗祠为茂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生态旅游及度假胜地有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丽山胜景、南山寺、中火嶂、龙王山(六皇山)、名教倒流湾自然风景旅游区、那务时代温泉、星河国际假日酒店、橘州生态公园、下郭游乐园等。
6 -
-
龙湾湖粤西文化小镇概规方案
化州古八景:宝山积翠、立石中流、鉴水飞帆、骊珠波光、千秋夜月、龙岗盘石、凤井鸣泉、登高野色为化州古八景。八景有的因景物变迁。已非昔日景点;有的则因建设被毁,不复存在。
4)杨梅镇: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化州杨梅镇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低西南高,境内有6万立方米容量的龙湾水库和从东部纵贯全境的鉴江西渠,水资源极为丰富,低洼田多,特别适宜发展渔业生产,有“茂名淡水养殖第一镇”的声誉,水产品远销国内外。
杨梅镇建有3大农贸市场,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电力资源充足,化州市2005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35千伏杨梅变电站在施工之中。道路交通设施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广湛高速杨梅出入口二级建设的首期工程,使广湛高速公路与207国道连接,杨梅出入口已开通。 杨梅镇已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农科网络,共有农科技术人员303人,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荔枝、北运菜、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罗非鱼、禽畜标准化养殖技术在全镇普及推广应用。水产品、荔枝产品普遍符合国家出口标准。杨梅镇鱼苗场繁育的罗非鱼雄性率达99%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茂湛高速公路杨梅出入口,从杨梅出入口到茂名市区仅仅35公里、到湛江市区仅45公里。起点于国道207的山板线(X623),从南北方向贯 穿整个工业园,是化州通往吴川、廉江和广西陆川的通道之一。铁路:三茂铁路、河茂铁路分别与黎湛线、南昆线、枝柳线、京广、京九、广梅汕铁路贯通。正在建设的洛湛铁路将通过茂名,使茂名与华南、华北腹地连起来。港口:茂名港包括水东、博贺、北山岭三个港区,共有码头泊位41个,吞吐能力1510万吨,2001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122万吨。其中水东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西南地区通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最近的出海口。
(三)化州:化橘红产业
化橘红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有“南方人参”美誉,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消食等功效,除了药用外,还有化橘红饮料、饮片、保健、香料、工艺品等产品。化橘红成为广东岭南中药材第一批立法保护品种,立法主要内容围绕中药材种源保护、
7 -
-
龙湾湖粤西文化小镇概规方案 产地保护、种植保护、品牌保护四个方面开展。
早在南宋时期,化州就已开始种植化橘红,明清更是风靡全国,成为朝庭贡品,其制剂及工艺品曾红极一时,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2006年,化橘红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6月,化州获授“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目前,化州化橘红种植面积7万多亩,年产鲜果近4000吨,年产值逾4亿元,化橘红成药、化橘红制剂以及化橘红工艺品更畅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化橘红产业代表了化州的一个地方特色产业 “化橘红”文章、“化橘红”梦想有望成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发展化橘红产业中,该市注重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至今,已发展加工化橘红产品的大小企业有65家,生产的化橘红产品品种20多个,产值超4亿元。近年来不少企业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化橘红产品研发,产品系列涵括饮料、饮片、保健、香料等多个领域,取得专利技术30多项。据不完全统计,该市从事化橘红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达250多家,资金投入10多亿元。 化州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引导化橘红企业和种植大户与天猫、京东、1号店等大型电商平台展开合作,发展电商业务,也推动了化橘红产业的发展。仅2014年网 上销售化橘红加工品产值就达2000多万元。化橘红成药、化橘红制剂以及化橘红工艺品在国外十分畅销,销售量逐年攀升。 随着化橘红系列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及其明显的独特功效,化橘红在医药、美容、保
健等方面的价值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化橘红成药、化橘红制剂以及化橘红工艺品在国外的销售量也逐年攀升,除了保证足够的量供应,化橘红的海外市场宣传推广也不可或缺,只要量价齐升,化橘红产业蕴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估量。如果把化橘红的研发、加工、贸易、休闲养生和文化旅游有效整合,特别是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形成完善的化橘红产业链,完全可以成为拉动化州经济发展的百亿产业。
政府扶持 培育地方特色品牌:作为中国化橘红之乡,化州近年来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独到的战略部署,在打造化橘红品牌、实现化橘红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步履坚实。1990年,化橘红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化州橘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化州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2012年,化州化橘红中药文化获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化橘红被收入了《美国药典》;2015年,“化橘红”、“化州橘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
8 -
-
龙湾湖粤西文化小镇概规方案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2016年,化橘红以第一名进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首批立法保护的岭南中药材目录。
(四) 空港经济圈:粤西国际机场带来的发展机遇
粤西新机场位于吴川市合山,距离化州市区仅十几公里。化州市机场大道(下郭至杨梅段)途经低坡、瓜塘、大槛、曲尺岭、马骝岭,终点至杨梅镇福境村接上建设中的207国道至广湛高速杨梅出入口一级公路(杨梅工业大道),全长约8.2公里,总投资约2.55亿元。全线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km/h,按50米宽进行公路用地控制,路基宽27.5米(设5米中央绿化带),双向四车道水泥砼路面。并将于2017年5月建成通车。机场的修建必定会给龙湖湾带来不可估量的直接优势,从人流量的增加,到产品线的输出,都极大地提高了龙湾湖的知名度。
粤西国际机场(在建)是粤西地区共享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其项目规模是远期按4E规划、近期按4D级标准建设的广东四大国际机场之一。[1]机场的辐射包括--湛江、茂名、阳江及云浮在内的粤西地区及广西的临近地区,拓宽更广的辐射空间,提速湛江“东拓、北延”对接茂名“南扩”的“一体化”战略布局。粤西各市建立航空快线大巴线路可以快速直达该机场。按远期规划需在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交界处建一个扩展辐射范围的新国际机场。
把粤西国际机场建成大型枢纽机场,利用空港经济产生的巨大效应,促使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各种资源聚集,带动粤西相关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空港经济区的强大辐射、带动作用:据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枢纽机场客运量每增加100万人,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1万人;
根据相关的国际航空运营经验,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一个大型枢纽机场的功能可以辐射到与航空相关的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产业链。
在机场周边的25公里区域,写字楼、酒店、会议中心、物流和自由贸易区、商品加工区等相继崛起,发展中的临空经济圈会带动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临空经济 区的出现。
9 -
-
龙湾湖粤西文化小镇概规方案
二、市场需求与客户分析
(一)广东及珠江三角洲将成为旅游休闲转型先发区
2009年开始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正式实施,拥有约五千万人口的珠三角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输出地之一,在国内旅游业中占有极重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伴随着大珠(珠三角、港、澳地区)、泛珠(9+2,即粤、湘、云、贵、川、桂、琼、赣、闽等9省区及港澳)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的有序开展,正在带来珠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
包括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地区,其规模已经超过了伦敦都市圈,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的第三大都市圈。近年来,广东省重点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休闲小镇、主题公园旅游,构建珠三角都市旅游圈,该区域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国际性最强的区域之一。
(二)休闲度假成为消费升级的基本特征
广东省政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5)》中明确表示,2012年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约折合1.15万美元),接近较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人均1.5-1.7万美元),从而为度假区旅游发展定位的明确提供了经济支撑。
以珠三角各城市为核心的广东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发达的经济环境,决定了其区域内部以及对外商务活动往来以及市民周末休闲度假活动的日益频繁,会议商务、度假等多种旅游市场正在兴起,将为度假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广东临近港澳的区位优势和海外粤籍华人、华侨血浓于水的故乡情缘是龙湾湖颇有
潜力的海外旅游休闲度假的客源市场。
龙湾湖休闲度假养生小镇的旅游发展可以借助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旅游优势,与周边旅游景区互动发展。
(三)休闲旅游度假 成为新富阶层的 生活方式
回归自然、生态旅居;认同知识、
文化旅游;康体保健、休闲旅游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三大发展趋势。
低成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城市热岛效应凸显,逃离城市,远离喧嚣,隐于山林,融进绿色环境中,正成为都市人的时尚选择。每年115天的国家法定假日和便捷交通组成的出游距离与时间及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构成了珠三角地区居民短距离休闲度假出游的极大机会,而回归自然的旅游目的与旅游产品的供
10 -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龙湾湖粤西文化小镇概规方案(简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