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学生参加实习实践项目分类统计(参加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实习实践类型 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 技术岗位锻炼 管理岗位锻炼 案例模拟训练 其他实践形式 133 26 9 参加人数 所占比例 79.17% 15.48% 5.35% 注:表5的学生数是2007级和2008级的统计数。
6
三、近年来申请试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教育基本经验总结
7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领域是全国首批设立的博士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一批省、部工程研究中心,为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基础。 我校“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全国首批设立的工程硕士点,自设立以来,招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工程技术骨干和工程管理人才;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积累了培养“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的教育经验。具体总结如下: 1) 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突出加强了专业实践课程,如开设了“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和“电子系统EDA设计”等课程。第二,对工程性强的课程采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期末书面考试与撰写实践总结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第三,针对“电子与通信领域”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我们通过设置专题讲座、论坛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四,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设企业管理、技术报告与专利申请书的写作、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课程。 2) 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阶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多年来我们强调从具体的生产过程,工程实际中提炼出关键的科学问题,成为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使学生的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如2004级谢志华同学“新型数字化短波信道机设计与实现”的学位论文都是结合其工作单位的科研任务进行研究,取得得了好的成果,受到了答辩委员会和工作单位的一致好评。 3) 利用校友资源,在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建设好校外实践基地是工程硕士进行工程实践的保证。我们有众多校友在电子通信行业卓有建树,如TCL总裁李东生、七喜董事长易贤忠、京信通信董事局主
8
席霍东龄以及美国Cadence公司副总裁刘志宏等,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为工程硕士进行工程实践创造条件。我们已经在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电信研究院、TCL有限公司、东莞市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深圳三洋华强激光电子有限公司和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等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同时也使我们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实现企业、学校和工程硕士的三方共赢。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的黄云飞同学(1998级工程硕)毕业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先后担任中国电信集团DOA、DOB、1x增强等新技术试验技术负责人、全国第一个3G网络规划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国电信集团2008年北京通信展技术组副组长等;现任无线院总工程师、副院长、中国电信集团3G无线规划技术负责人。2002年获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第一完成人,当年移动通信领域的最高奖项),2003年获国家优秀咨询成果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广东蓝鸽科技集团的朱建勤同学(2001级工程硕)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做出突出成绩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的龙剑飞同学(2004级工程硕)毕业后从部门经理助理、升为部门经理;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9
四、申请试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思路 1.培养模式创新方面
工程硕士与我国传统的工学硕士具有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 1) 建立工程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除应遵循一般的研究生教育规律外,还应针对自身特点,使课程设置既要符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体现知识的宽广性、新颖性、先进性、综合性,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计划采取基础模块加复合模块的课程模式,即以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基础模块(形成必修课),以选修课群为复合模块。通过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按一级学科设置核心课程,用6门左右的课程覆盖学生需要掌握的70%知识点。充分利用我们学科比较齐全(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的条件,开设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选修课群,满足同学的需求。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在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实验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等;一方面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工程硕士研究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和各类工程研究中心进行工程实践,保证每位同学在学期间有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 2) 探索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 学位论文阶段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必须要有不同于工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鲜明特色。学生的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因此,需要探索建立一个有别于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以更好的规范、指导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工作。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