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方面。上海与深圳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注意,他们在创建人才高地或吸引人才方面,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且富有成效。培训不仅仅是管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树立新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教育培训的方法和手段也要进一步更新,以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等。
2.完善公务员的竞争激励机制
缺乏竞争的压力使公务员缺乏创新、进步的动机是政府机构缺乏活力和低效率的重要原因。把竞争机制引人人事管理体制是激发、鼓励公务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驱动力,也是对人才资源实现有效开发与利用的一种机制。通过竞争可以促使精明强干而有进取心的人脱颖而出,并由此激发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包括健全基于个人才干的录用考试制度,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及基于功绩制的奖励、晋升制度,将公务员的工作绩效作为奖励、职务晋升的依据,有利于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使能者上、庸者下,是激励公务员勤奋工作的重要手段。
3.完善公务员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廉洁、高效的保证。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大敌,要坚决予以反对和惩治。无论是官僚主义,还是腐败,都会败坏政府的形象,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谈不上提高效率的问题。只有严惩腐败,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才能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在加
强对公务员的监督机制上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构筑完整的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除对政府廉政方面进行监督外,还要注重对政府的勤政与效能进行监督。勤政建设、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行政成本。当前,尤其
7
是要积极构建社会监督的机制,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让政府服务的客体、对象来评价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效率,要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让官僚主义、作风不正、贪污腐化等现象暴露出来,利用强大的舆论压力推进政府机关行政管理的改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4.提高公务员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信仰、养成良好的行政作风。
(一)信仰是人生的“主心骨”,对人的一切行动起着调节中枢的作用,人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人们信仰什么就会追求什么,追求什么就会有什么行为,正确的信仰可以塑造高尚的灵魂,进而采取高尚的行为;错误的信仰会扭曲人的灵魂,进而把人们的行为引向种种陷阱和误区。仔细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到,面对着旋转的市场经济大舞台和改革开放的新环境,我国目前行政人员的信念与信仰状况正处在一个“阵痛”时期,是一个活跃与混乱并存的时期,其中清醒者有之,坚定者有之,但困惑者、动摇者、盲目者乃至堕落者也有之。有盲目信仰,也有投机信仰,即实用主义信仰,所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就是这种信仰的表现。一些政府人员淡化“主义”,追求功利,“有钱干,无钱向后转”,在信仰出现迷茫,理想重心下移,形成一种行政精神惰性的制约下,行政人员必然淡化对实现一流管理目标的执著追求,必然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要求,必然降低工作的标准,结果是荒于公务,职能亏欠,最终导致低效运转的政府。
(二)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根本的行政理念。然而,这种公仆意识在某些政府及其官员身上逐步淡化,为人民服务逐渐变为“人民为我服务”,有的地方把政府领导者称为“老板”,用“老板论”代替了“公仆论”;有的把为人民服务异化为“为
8
人民币服务”,为小团体利益、为个人利益服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严重地制约着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增大了政府的行政成本,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公仆意识淡化使提高行政效率失去了最根本的思想保障,试想,一个不愿为人民服务的领导怎能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只有公仆意识强烈和自觉的政府领导者,才有可能以强烈的事业心,产生像苏南人那样“四千四万”的精神状态:“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才能具有“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四尽”精神,才能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多快好省地为人民办事。
(三) 行政作风是指政府或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一贯的思想、行为方式和态度,它关系到政府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来实践自己的目标,不同的行政作风必然导致不同的行政效率,没有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行政人员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政府管理。在实际政府管理中,由于存在着诸如“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在各种统计中出现的虚报、瞒报的浮夸作风,有一首民间对联对此做了形象的批评:“上压下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欺上处处掺水,水到渠成;官喜民不喜”。当前我国行政作风上存在着“四话”即说空话、大话、废话、假话现象直接影响了政府决策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五、建立客观、公正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
加强对政府的绩效评估,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欧美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对政府的绩效评估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评估方法上也有一些新的突破。其主要表现是:注重绩效标准的选择,重视绩效评价方法的改进。比如,在绩效标准的选择方
9
面,国外普遍的新做法是:由以往注重测量行政程序向注重评价行政结果转变;由注重测量效率向注重测量效果转变;由注重局部效果向注重整体效果转变。另外,由于在绩效评价的方法方面改变了以往由政府部门自己评估自己的做法,主要依靠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专门机构来评价,同时,还发动公共服务的对象参与评估。所有这些,对保证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都有积极的意义。国外在行政绩效的评价方面,之所以取得重要进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套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的绩效评价机构和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运作机制。而我国的各级政府机关,基本还停留在政府自己评价自己的阶段,这使得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也难以得到群众的信服。这是造成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统计数字失实、形成所谓“数字出于部”不良风气的重要原因。为了改进这种状况,有必要有计划地建立一些专门从事政府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或者培育一些从事这项活动的社会中介组织,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规范,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营造实事求是良好氛围,而且也会增强对政府工作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六、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建设电子政府,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措施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目前,政府上网工程已成为潮流所向,电子政务、可视电话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显示勃勃生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行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必然对政府管理的手段、方式和效率产生深刻的影响,各级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运用这些先进手段。发达的资讯缩短了人们的距离,加强了人们的正面沟通和交流。这样,一些纯属宣读式、传达式、形式化的会议可以降低到最低水平,现代通讯技
10
术可以帮助减少这部分行政成本。
比如,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各类数据和公文,相比于手工操作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准确无误。运用电话会议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可以节约与会者来往于途中的时间。在互联网被广泛运用于政府公共管理的形势下,政府再沿袭以往的管理手段、管理方式,肯定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以及公共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扩大公民的直接参与,取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将成为政府能不能有所作为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政府只有适应这种形势,加快电子化政府的建设,广泛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才能不断满足民众的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 作者:辛仁周 2.《论影响我国政府效率的深层原因》 作者: 顾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