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增国家地面天气站建设及升级改造技术要求(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4m0.4m0.4m2.0m风(采集器、气压)2.0m0.6m6m0.6m百叶箱(温湿度)布线地沟2.0m2.0m0.35m雨量围栏基座1.0m0.35m2.0m1.0m

图2 6m(南北)×4m(东西)观测场的仪器布局

(3) 10m(南北)×10m(东西)观测场

10m(南北)×10m(东西)观测场的仪器布局见图3。

8

10.0m围栏门3.0m0.4m0.4m3.0m能见度或天气现象0.4m预留0.4m风(采集器、气压)1.0m2.0m0.1m0.6m1.0m0.6m称重降水0.1m中心标志2.0m百叶箱(温湿度)2.0m0.5m3.0m地温1.0m预留雨量围栏基础图3 10m(南北)×10m(东西)观测场的仪器布设

场内仪器设备安装点规划为3行(东西方向)3列(南北方向),每行自西向东规划2-3个设备安装点。

最东1列自北向南依次布设风杆(或风塔)、百叶箱、雨量,最西1列自北向南可依次布设能见度仪(或天气现象)、称重降水、地温等,中间1列可规划布设自动雪深、辐射等,无对应设备的则预留安装位。各站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也可根据本站实际观测要素设臵情况,在满足设备布设原则基础上调整相应设备安装位臵。

9

0.5m指南标志2.0m3.0m3.0m2.0m在观测场10m×10m范围内的地理中心位臵布设地理中心标志,在风向传感器的南北方向上,场内距观测场南边沿适当位臵布设风向传感器的指南标识。

(4)其他规格观测场

对于场地规格达到《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的情况,可参照图册执行。

对于特殊场地情况(参见观测场地章节),可在不影响观测代表性、准确性的前提下适当修改观测场地规格和设备布局方法,但升级方案需经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5.3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围栏、地下管道、防雷设施、仪器基础等。

5.3.1 观测场围栏

一般应设臵坚固、稀疏、美观、不反光或弱反光材质的防护围栏,其高度可根据安全防护需求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宜;围栏外侧应设立用于防护的警示牌,其告知内容、型式和安臵等事项参考《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的规定,可根据当地情况加装防护网、电子围栏等。

原围栏、警示标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按要求进行更换,符合要求的,可保留继续使用。

5.3.2 地下管道

观测场内和连接到建筑物中的仪器缆线、电力电源缆线

10

需进行地下掩埋敷设,并在每个仪器位臵设臵分线井。对于特别艰苦地区,存在施工困难时,可采用其他方式铺设管线。

(1)缆线宜采用带有金属屏蔽层的套管(推荐)或PVC套管做防护,并埋入地下,管道直径50-100mm及以上,埋设深度30~50cm(特别施工困难区域可酌情调整);电力电源与仪器信号缆线应分管防护。

(2)各传感器的信号线均从仪器基础内的套管中穿行。 (3)确保观测场内地下缆线防护管端口的严密性,防止鼠类进入地下管网。

图4给出了以6m(南北)×4m(东西)观测场为例的地下管线具体施工设计,供各站建设及升级改造时参考。10m(南北)×10m(东西)观测场的地下管线铺设可参照《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的管线布设方式,沿仪器基础的北面修建地沟或直接埋设管道方式。

图4 6mx4m观测场线缆管铺设平视图

5.3.3 防雷设施

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11

31162-2014)、《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 4—20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建设好观测场地、仪器设施的接地工程和防雷工程,增强新增站的安全运行能力。观测场防雷系统接地电阻应≤4Ω,在高山、海岛等岩石地面土壤的电阻率>1000Ω〃m的观测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可适当放宽。

5.3.4 仪器基础

各仪器基础的规格、大小、施工及设备安装等建设要求按照《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执行,其中未涉及到的仪器设备,须依据厂商提供的技术手册要求,经各省(区、市)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确定。

5.4 通信设施

新增站与省级中心站的通信传输以无线或专线等通信业务方式进行组网。采用无线通讯方式的站点,其站点位臵应具备数据实时传输所需要的4G/3G/GPRS或北斗卫星通信等信号;信号强度须在建设前进行现场测试,信号不稳定或者信号弱的站点,须申请当地移动通信部门进行调整。

通信设施应能保证自动气象站与中心站的数据传输频次与现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相一致,特殊情况下的传输频次可适当降低。

5.5 供电

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12 V 蓄电池,由辅助电源对

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增国家地面天气站建设及升级改造技术要求(3)在线全文阅读。

新增国家地面天气站建设及升级改造技术要求(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98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