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号:
甘肃恒利中等专业学校
姓 名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2014级《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B)
试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学 号
密 核分人签名 封
题线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内 案 班 级 不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每题3分,45分)
要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答 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题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专 业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 6.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哲学与人生》试题第1页(共4页)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9.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10.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2.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哲学与人生》试题第2页(共4页)
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 )。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15.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 )的制约 A、客观规律性 B、主观能动性 C、客观条件性 D、社会历史性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6分)
1. 世界上有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而有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 2. 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 ) 3.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4. 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得事物 ( ) 5. 矛盾就是对立和斗争。 ( ) 6.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 ) 7. 任何事物都可以孤立存在 ( )
8. 学习哲学与人生,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9. 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 )
10.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
时代潮流就行了。 ( )
11. 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 )
12. 人生的行动只是受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约( )
13.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 )
得分 评卷人 三、哲学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4分)
1、客观实际
《哲学与人生》试题第3页(共4页)
2、规律
3、自觉能动性
得分 评卷人 四、分析论述题(本小题7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
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考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7)
《哲学与人生》试题第4页(共4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B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