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以同法进行返测,得直线的反磁方位角。最后检查正、反磁方位角的误差是否超限(±0.5°)。再取其平均值。
具体测法如下:
(1)对中:目的是使用仪器中心与直线端点的准确位置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其方法要点是:固定三脚架的一腿,移动其他两腿,使垂球尖对准点位。
(2)整平:目的是利用罗盘仪上的水准器,使刻度盘处于水平位置。方法是放松球窝装置,调整仪器,使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即旋紧球窝螺旋。
(3)观测:松开举针螺旋,使磁针徐徐落在顶针上。用望远镜瞄准目标,待磁针静止后,读取磁针北端指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即得?正。
(4)置仪器于直线的另一端,测定该直线的反方位角。当两者之差在180°±0.5°的容许范围内时,可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即?平?1??正???反?1800??。如果超出误差的容许范
2围,则应返工重测。
罗盘仪使用时,应注意避免任何磁铁接近仪器,选择测站点应避开高压线,车间、铁栅栏等,以免产生局部吸引,影响磁针偏转,造成读数误差。使用完毕,应立即固定磁针,以防顶针磨损和磁针脱落。
6、直线定向的目的是什么?它与直线定线有何区别?
答:直线定向的目的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直线定线:距离测量时若要分成几个尺段进行测量,标定各尺段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工作,而直线定向是确定直线的方向。
7、简述钢尺量距要求做到“直、平、齐、准”。
答:“直”定线要直,保证丈量距离为直线距离;“平”尺面尽量水平,保证丈量距离为水平距离;“齐”拉尺动作要一致,尽量用标准拉力,尽量缩短拉尺时间;“准”对点读数必须准确。
名词解释
1、距离测量—测量地面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水平距离—空间两点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所得的投影长度。
3、直线定线—用钢尺分段丈量直线长度时,使分段点位于待丈量直线上,有目测法与经纬仪法。
4、相对误差—距离测量时往、返测长度之差与其平均值之比,并用分子为1的分数来表示。 5、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6、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称为直线定向。
7、方位角—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8、象限角—某直线的象限角是由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或南端起,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至该直线的锐角。
9、真北方向(真子午线方向)—地面某点真子午面与地球表面交线称为真子午线,通过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线方向。真子午线方向可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
10、坐标纵轴方位角(坐标方位角、轴北方位角)—从直线起点的坐标纵轴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11、电磁波测距—是用仪器发射并接收电磁波,通过测量电磁波在等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时间解算出距离。
12、端点尺—指钢尺的零点从拉环的外沿开始。
13、刻划尺—指钢尺起始位置的某一条刻划线作为钢尺的零分划值。
计算题
1、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
解:
?1?,??D15000=167.38/15000=0.011m。 D150002、丈量两段距离,甲段往测为126.780 m,返测126.680 m,乙段往返测分别为397.230 m和397.330 m,两段距离往返测差数均为0.1 m,是否可以说两段距离丈量精度相等,如果不等,哪一段量得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结果各等于多少?
0.11=;
126.73012670.11=乙段:D乙=397.280m ,K乙=。
397.2803973解:甲段:D甲=126.730m ,K甲=因为K甲>K乙,所以乙段精度高。
3、已知:HA=50.00m,l=1.380m,α=-10°,i=1.42m,v=1.53m,求:DAB ,hAB ,HB
解:DAB=Klcos2α=100×1.380×cos2(-10°)=133.84m; hAB=DABtanα+i-v=133.84×tg(-10°)+1.42-1.53=-23.71m; HB=HA+hAB=26.29m。
4、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其中仪器高i=1.52m,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
?L?900?L。水平距离和高差计算取位至0.001m。
目标 1 上丝读数 (m) 0.960 下丝读数 (m) 2.003 竖盘读数 (°′″) 83o50'24\水平距离(m) 103.099 高差(m) 11.166 5、试完成经纬仪普通视距测量手簿。 仪器型号 经III 测站 A 测站高程 20.18 仪器高 1.42 指标差 0
下丝读数 中丝读数 水平距离 高差 高程 测点 上丝读数 竖盘读数 竖直角 备注 (m) (m) (m) (m) 尺间隔(m) 1.768 1 0.934 0.834 2.182 2 0.660 1.522 6、在测站A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1.45m,望远镜盘左照准B点标尺,中丝读数v?2.56m,视距间隔为l?0.586m,竖盘读数L=93°28′,求水平距离D及高差h。
解:D?100lcos2(90?L)?100×0.586×[cos(90-93°28′)]2=58.386m;
1.42 88°11' +1°49' 152.05 4.82 25.00 1.35 80°26' +9°34' 81.10 13.74 33.92 h?Dtan(90?L)?i?v?58.386×tan(-3°28′)+1.45-2.56=-4.647m。
7、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解:?B1?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124°54′12″+299°35′46″-180°=244°29′58″
8、试完成精密量距记录计算表。
已知:钢尺号码:NO:11;钢尺膨胀系数:0.000012;钢尺检定时温度:20℃;钢尺名义长度l0=30m;钢尺检定长度l/ =30.0025;钢尺检定时拉力F0=100N。
实尺段测前尺读数后尺读数尺段长度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倾斜改正改正后尺温度(℃ ) 高差(m) 次编号 (m) (m) (m) 数(mm) 数(mm) 数(mm) 段长(m) 数 1 29.9360 0.0700 29.8660 2 29.9400 0.0755 29.8645 A1 3 29.9500 0.0850 29.8650 平均
29.8652 29.8694 25.8 -0.152 +2.1 +2.5 -0.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测量第0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