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实施办法》、《关于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培养与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关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4个文件,增强了广大教职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1999年11月,我校召开第一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职工参政议政的渠道得以建立。今后,凡是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的重大决定、决策,均需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才可以实施,学校教职工民主治校的方式从制度层面得以确立。
3、管理制度加强和充实时期。2001年,《学校“十五”发展规划》出台。“十五”期间,学校按照社会需求和专业设置计划,招生培养层次以本科生为主,专科为辅,适度发展高职教育,积极申办和发展研究生教育。争取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7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5000人左右,专科和高职类学生20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100人左右。为与此规划相适应,校党委和行政审时度势,为强化专业特色,组建优势学科,制定了《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机构设置调整方案》,对学校的教学机构进行优化组合,成立了法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等教学机构,管理重心下移,将人、财、物管理下移二级学院自主管理,增强二级学院自主办学的能力,实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强化了二级学院的管理与服务职能,使二级学院真正成为教学、科研、管理、创收的实体,适应了学校内外发展的客观需要。
6
学校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了《甘肃政法学院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办法》,修订《学校校内津贴分配办法》,将教职工的业绩与校内津贴挂钩,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001年,成立了不定级别的后勤集团总公司,制定了《甘肃政法学院后勤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趋向民主化和规范化
学校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趋向民主化,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修订了《甘肃政法学院处科级干部竞聘办法》,学校所有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均由竞争上岗方式或选举产生。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增强了干部的紧迫感、危机感,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促进教学、科研工作上水平,学校制定和修订了制订了《甘肃政法学院教学工作规程》、《甘肃政法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甘肃政法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暂行办法》、《甘肃政法学院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办法》、《甘肃政法学院计算机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甘肃政法学院教学信息员管理暂行办法》、《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甘肃政法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条例》、《甘肃政法学院军事训练课程管理暂行规定》、《甘肃政法学院重点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甘肃政法学院加强新专业建设的意见》、《甘肃政法学院试卷管理暂行办法》、《甘肃政法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甘肃政法学院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规范》、《甘肃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甘肃政法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甘肃政法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
7
助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甘肃政法学院重点学科评审办法》、《甘肃政法学院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评审及管理办法》等制度,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责任感、荣誉意识与积极态度等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6年,学校全面启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为此,学校首次对规章制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理和修订。学校成立了规章制度编委会,清理了我校自2001年以来校党委、行政制定下发的有关意见、办法、条例、规定等,编印了《甘肃政法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一、二、三、四册),涉及纪检、监察审计、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工部、工会、人事处、科研处、国资后勤处等11个部门,清理汇编了各类规章制度219项,为学校日常工作提供了详尽的工作依据。
(三)现行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情况。
加强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任务。近年来,我校在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着眼点,把制度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经过不懈努力,一整套符合政法学院工作规律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以制度建院,逐步形成了我校抓好各项工作的主线和聚精会神抓教学科研、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各项制度深入人心,制度文化基本形成。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有所加强。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职责,大家各司其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学校
8
教学管理和党政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加强了权力的制衡,使权力更加公开、透明。以往,由于制度建设缺位,对权力运行缺乏相应的制约制度,因而,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很难监督,从而影响了监督成效。通过制定“三重一大”规定、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全年工作和年度财务工作定期向职代会报告等制度,使领导干部的权力公开、透明、规范,为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工作职责,堵塞了管理漏洞。通过制定和完善制度,使党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均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基建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有关规定出台和执行,较好地防止了学校发展中涉及经济运作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从管理程序上堵塞了漏洞,降低了学校运行成本。四是有效管用的制度的落实,调动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如我校在省内第一个出台的校内津贴制度及其配套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来我校工作,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扩大了学校的声誉,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同时,也带动了省内兄弟院校学习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影响至今。
二、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社会,大学所应有的独立精神、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等品质严重缺失,对政治的适应和某些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其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性的坚守、对大学灵魂的捍卫和对学术尊严的维护,难以成就高等教育的伟大土壤。其原因主要是以政治运作思维和手段管理高等教育,政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味企求“做大做强”;同时校内行
9
政权力泛化和官本位体制强化,党政并行的制度设计增加摩擦成本。 (一)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目前制定规章制度时,一般是职能部门认为工作需要了,就提出并组织人员起草相应的规章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征求意见并修改,经主管学校领导同意或有关会议审议后由该职能部门颁布实施。这样的程序在几个主要环节上存在明显问题。一是没有立项审批环节,对拟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审查;二是对草案内容的审查机制不健全,使得草案带病接受最终的审议;三是征求意见工作由于没有法规部门或人员的参与,往往征求意见的过程和对意见的处理上带有起草单位的部门意愿或利益。四是没有实施后的审查、解释、修订和废止等环节。所以,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制定规章制度就显得十分的随意,规章制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可见,规章制度的制定尽管十分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疏于管理,规章制度不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该修订的时候不进行修订或是该整合的时候不进行整合;规章制度已不执行但迟迟不正式废止;甚至有的规章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执行过,形同虚设;多年不进行规章制度的汇编工作,搞不清全校到底有多少规章制度,查阅和使用也十分困难;等等。以上问题,会造成学校规章制度混乱,丧失权威性,从而降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规章制度的体系不完善。
高校在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充,需要处理的新情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甘肃政法学院制度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