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的几点思考
据来自我市中小企业局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市中小企业总户数超过11万户,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60%,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35.1%,实现就业占就业总数的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中小企业已进入由传统的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转为以发展软环境吸引投资者的新阶段。对于民营经济已占大半壁江山的大连市来说,认真研究和分析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一步优化民营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软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步伐较慢。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一些生产加工型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反映,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企业平均用工成本增加了30%以上,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困难。 二是融资困难仍是制约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因素。由于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够健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三是高素质人才缺乏,使企业加
快转变发展方式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民营企业缺乏人才培养体系,只好不惜重金聘请人才,但“重引”、“难留”问题长期困扰企业,造成企业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部分民营企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自身的能力也不足。表现在:对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不了解、不关心,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依靠创新和调整优化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扩大竞争优势的战略思维;在发展面临瓶颈的时候,更多的是寄希望于政府的政策扶持,而不是靠自身调整。我市一些民营企业仍然处于产业层次低、规模小、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的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身能力不足;有的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不高,驾驭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能力不强。
民营企业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遇到诸多困难的同时,在政策环境、人才环境、信息环境、服务环境、创新环境、舆论环境、发展环境等方面也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去年以来,为实施“富民强市”战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25条意见推进环境优化。全市清理企业收费项目277个,清理罚款项目1355个,表彰项目压减至41个。组建了市中小企业投诉中心、仲裁中心和中小企业维权律师团,开通投诉和法律服务两条热线,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达5万多人(次),建立起中小企业维权的长效机制。这些措施和办法对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大有
益处的。当前仍然有些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一是信息滞后和信息缺失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是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综合性机构,对中小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管理、技术、信息教育等方面培训和指导不足;三是缺少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的优惠政策和有效机制;四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的多,具体落实到实践、卓有成效的行动较少;五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最近更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市中小企业局积极搭建融资平台,设立一站式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开通了中小企业融资网站,为2200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同时,加强金融服务,批准成立了53家小额贷款公司,2011年发放小额贷款达75亿元,并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推动银企合作。目前,我市信用担保机构已达142家,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累计达600亿元。但是,在货币政策从紧、通货膨胀不断攀升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关于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大力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年”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发展理念,加强对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持引导,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媒体,广泛宣传新的历史时期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民营企业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理念,营造理解、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能关注、支持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做大做强。
减轻税负,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一要建立和规范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制度,可考虑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基标准,对中小企业折旧部分免征增值税。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要素成本的上涨压力。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中小企业投资方向和改善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二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通过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措施,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创汇。三要加大政府贷款力度,通过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初创、技术改造和出口获得贷款。四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大企业的商业信用。政府可以通过发布信息、税收调节、产业指导等手段,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订货,促进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贸易,鼓励大企业给予中小企业商业信用,正确引导企业生产资金流向,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基金。基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的收入;三是从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基金专门用于中小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重大科技创新资助,支持地方产业升级换
代,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投资风险的补偿、贷款贴息、人员培训、技术咨询、法律援助等。
拓宽融资渠道,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吸引、鼓励职工参股、控股;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解除信贷政策上的某些束缚与限制;鼓励民营企业主动走向融资市场,广泛吸纳不同渠道的资金,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积极落实“新36条”,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有效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
银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认识,正确对待中小企业的合理融资要求。建议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明确提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考核制度。制定完善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改进贷款授权授信管理制度,适当下放授信权限,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做到责权明确,奖惩分明,尝试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贷款连带责任办法,防范道德风险,尝试大股东个人财产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大力进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和机制创新,开发适应不同需要与选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金融机构应在贷款条件、贷款方式、利率定价、担保机制、风险管理以及贷款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采取自主灵活措施,最大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改善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的几点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