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境界可以根据为八个字即:学而不厌,终身学习。孔子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影响了他的弟子。其子弟子夏曾经说过:“百居肆以成其事,匠要整天在作坊里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要终身学习以致期道”。
《论语》里的这些记载告诉了每个治学者一个道理,求学要持之到恒,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观点在我们生活的这样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更是被每个人所实践。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终身学习。
四 《论语》教学观的时代意义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观念和关于学习的思考和主张在现代社会,依然对教育事业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放眼当今世界凡科技先进,国力昌盛,人民富足之国均为重视教育之国,均为教育先行之国。这一实事地证明了《论语》中重视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有教无类”是孔子向旧势力争取的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体现了孔子的博爱精神。作为教育者应具有这种精神,爱护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不能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而对差生却爱莫能
11
助。作为国家、社会应广开各种办学渠道,使教育机会均等,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教育。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由教师这个人对学生那些人的双边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先由教师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
孔子已百年,《论语》的间隔也已历史二千余年,但先哲留下的生命智慧却仍旧灿烂生辉。《论语》中关于教育的观念和关于学习的主张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变革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在我国教育资源整合,教育体制转轨,对教育改革呼声一流高于一流的时期,无疑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的国学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国学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国学教育昙花一现。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回归的重要性。
12
参考文献:
【1】《论语》 宋元人注本 台北:文致出版社 1980版 【2】《论语译注》 杨伯峻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5版 【3】《中国教育史》 李定开、谭佛佐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0版
【4】《简明中国教育史》 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版
【5】《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1月第1期 谢应琴文章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
【6】张善文:《国学述要讲稿》
【7】廖柏灵:《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8】王素贞:《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为例》,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9】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10,(23)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葛雅琦论文浅谈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