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童真 呵护童心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市教研室深化课程改革调研汇报材料
新浦镇中心小学
新浦镇中心小学前身为靖海小学,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年),1987年更名为新浦镇中心小学。一百年来,学校历经了数次校舍变迁。现占地面积34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4919平方米,绿化面积9070平方米,学校各功能室齐全,各项配制达浙江省一类标准。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1418名,教职工99名。
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先后取得很多荣誉,是全国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示范小学,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单位,慈溪市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慈溪市首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试点学校。
一、学校课程规划
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整合学校办学资源,合理规划学校的课程内容,提炼了“童真教育”教育理念,呵护每一个学生的童心、童真,让学生自然地成长,幸福地成长,为孩子们营造一片童年的绿洲。同时基于“童真教育”教育理念,学校提出了“明礼 健康 尚美 乐学”的学生培养目标。
明礼:明礼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讲文明,懂礼仪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明礼是学生基本的品格素养,是立身之本。
健康:是指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活泼开朗的性格,拥有阳光、健康的体魄,是达成“明礼”、“尚美”、“乐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尚美:拥有高尚的艺术修养,拥有对事物、对社会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与评价,是对社会正确而又真实的认知。
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明礼 健康 尚美 乐学”正是从不同的维度践行着学校“童真教育”的办学文化。
一方面,学校严格国家基础课程开设,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严格遵守上级部门规定的课时总量。
另一方面,开发丰富的拓展性课程。我校的拓展性课程由“兴趣特长类拓展课程”、“校本特色类拓展课程”二部分组成。
二、拓展性课程开发、实施 1、课时设置,课程整合
课时设置安排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 英语 基础性 体育 课程 音乐 美术 科学 综合实践、地、校1 课程 拓展性课程 选课学习 2 2 2 每学社会实践活动 年5天 周课时总数 学年总课时数 26 26 30 约约910 约910 1050 1050 1050 1050 2 每学年5天 30 约2 每学年10天 30 约2 每学年10天 30 约约6020 约180 约420 1 3 3 3 3 约59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2 2 3 约420 约420 约350 4 4 3 3 3 3 约700 2 9 4 2 9 4 2 7 4 3 2 7 4 3 2 6 4 3 约430 2 6 4 3 约1540 约840 约420 六年课时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如上表所述,一、二年级整合原标准的综合实践、地、校课程2课时,开设拓展性课程共2课时。
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地、校课程统筹使用课时,分别开设少先队队课、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各1课时,开设拓展性课程共课时。 2、拓展性课程的开发
学校根据校情,整合原有的社团活动和部分校本课程分别开设“兴趣特长类拓展课程”、“校本特色类拓展课程”。
学校在开发拓展性课程时,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开学前,学校开展深化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对在校教师进行资源调查,努力挖掘校内资源,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开设“兴趣特长类拓展课程”、“校本特色类拓展课程”,使他们的特长有用武之地。教导处根据教师资源调查表,结合学生兴趣,同时考虑年段、教师之间的平衡来开设这二类拓展课。下表是学校拓展性课程列表,拓展性课程涵盖明礼、健康、尚美、乐学四个内容,总称童真课程,:
学校拓展性课程列表
类 别 明礼 兴趣特长类拓展课程 礼仪小讲堂 日有所诵 国学经典 课 程 名 称 校本特色类拓展课程 经典诵读(周一、三、 五午间诵读20分钟) 1、 社会实践:福利院 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瞻仰革命烈士;宁波科技馆参观体验;走进社区做文明志愿者等。 2、主题教育:廉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安全教育等。 乐学 语言类:小豆芽文学社、英语沙龙、思维风暴、儿童诗、 小记者团、乐游绘本、名著导读 科普类:电脑绘图、电脑报制作、小爱迪生、摄影 尚美 歌舞类:拉丁舞、舞蹈、歌曲欣赏、合唱、园艺 影视鉴赏 乐器类:口风琴 手工类:快乐折纸、剪纸艺术、超轻粘土、绒线编织、创意十字绣 绘画书法类:漫画、儿童画、硬笔书书法(周二、四午间书法20分钟) 慈溪方言与文化 法 3、校园四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 健康 球类: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 举重 武术类:跆拳道、太极拳 绳类:跳绳、跳皮筋 棋类:棋乐无穷
学校在充分调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也着手挖掘校外资源,聘请专业人士来校任教,《太极拳》、《跆拳道》、《拉丁舞》、《足球》等引入课堂,丰富拓展性课程资源。
学生以跨班为主、个别跨段自主选课。一般提前3-5天发布本学期拓展性课程安排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向班主任报名,可以任意选择两门自己喜爱的课程。每个班级名额有限,一门课程每班最高限额8人,最低限额3人。考虑到部分学生不一定能选到自己喜爱的课程,安排了“二次选课”、“引导选课”等举措,遇到学生喜好程度特别高,报名人数超出班级最高限额时,在师资允许下进行“适当加班”,比如本学期三年级的园艺,从原来预设开一个班,增加至现在开二个班。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选课质量。每周五下午“游学”校园,分二个时段,每个时段40分钟。指导教师根据本课程内容需要,若需要长课的课程向教导处提出申请,学校统一将二个时段连在一起上,如合唱、足球、跆拳道、器乐吹奏等。
校园四节、全校性的主题教育(廉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安全教育等),作为校本特色类拓展课程的一部分。
3、拓展性课程实施与管理
自主走班很受师生欢迎,每周五下午的拓展课,还有另一个别称,叫“游园”。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后,学校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学生们早已背好书包,迫不及待地走向相应教室,参加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我们来看一组课程活动照片。
拓展性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好课程的过程管理。一是教师管理。每一位开课教师需要期初填写拓展性课程计划表、实施过程中提前撰写教案、并及时收集学生作品、活动记录、视频、照片等。同时,对拓展性课程要求能超前备课,特别是要求备好机动课,当该课程任课老师请假时,方便其他老师代课。
二是学生管理。课堂管理:每节课实行点名制:有的组采取分组点名、有的组采取定座位点名等等,提高点名效率。
三是巡课管理:学校领导根据开学初下发的巡课表,对应上课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情况,分时段轮流巡视校园。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拓展课教学质量。上个学期,我们以课程研究为抓手,以创建精品性拓展课程为载体,积极开展上课、评课等研讨活动。
此外,我们还加强《微课在拓展性课程中的研究与运用》的课题研究,构建课题驱动、学科教师跟进的校本研修机制。
4、多措并举,抓好拓展性课程的教材开发
为了能更有效地开设自主拓展课程,不让它流于形式,相关课程教材的开发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校有些拓展性课程教材开发主要将通过个人开发、年级组开发、教研组开发、精干团队开发,这几种立体分层的方式来进行。
学校作为新课改试点学校,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已经开发出《国学》、《园艺》二门课程的教材,《园艺》并获得了首市届精品课程。本学年,在使用过程中,对这二门课程的教材进行进一步修改。对于实施有基础、教师个体教学有能力的课程,就依托老师个人开发,比如我校的儿童诗,小记者团历经十余年的沉淀,有一定的基础,目前正着手编写相关教学教材。对于需要专职教师技术指导的合唱拓展性课程,将组织教研组的力量和任课教师共同开发。学校打算,通过几年的努力,边实践、边摸索、边调整,开发出有一定质量且符合学校特色发展的精品教材。
三、拓展性课程评价 1、评价形式:
(1)自我评价:由教师确立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或由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评价项目和方法,供学生选择,或完全由学生自己确立评价的项目和评价的方法),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由教师通过观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以及多种形式的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
(3)相互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
(4)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子女学习拓展型课程的评价。 2、评价方式:
拓展性课程评价从一张试卷定成绩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转变,从考试模式向闯关游戏、作品展示、舞台展示转变,引导学生和家长更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及综合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和家长对学习的压力。
我校拓展性课程的评价多以展示性评价为主。 比如学期初组织拓展类课程作品展示,精心策划和组织每年一届全员参与的四大节,特别是“艺术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承办各类大型的市、镇级展示活动,集聚广大学生、家长、专家、同行的力量,共同推进特色课程的实施。
四、课程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自主选择并人人参与,它更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选择性的教育思想。
但课程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一专多能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2、学校地处农村,可开发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也可能是学校前期排摸、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3、为了能更有效地开设自主拓展课程,体现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不让它流于形式,相关课程教材的开发迫在眉睫。受时间和水平限制,教材编写的脚步相对滞后。目前,只完成《小学国学读本》、《国学》的编写工作。
4、拓展性课程,一般一门课程由一位老师担任教学,因为专课专上,当老师外出培训、学习等请假时,对代课工作带来不少难处,虽然也备了机动课,但如何保障课程质量,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落实。
5、如何把精品课程做实做大做强,如何让学校以特色课程、精品课程为载体,真正亮起来,特起来,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最后,真诚地期待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能对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深化课程改革汇报材料2016.9.1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