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四)评课
一、评课的几个原则
目前我校评课重点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新课改的三个维度是否有效贯彻。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零距离的原则。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 ,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加评课。 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2、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3、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4、充当好好先生。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5、恶语伤心。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6、追赶时髦 ,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7、当面不语,背后不断。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可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点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不是之处,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新课标指导下如何备课上课
第一部分:关于备课。
一、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挖掘文本的教育资源。
1、准确把握字词句的读法、写法、用法。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准确把握课文中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的读法、写法、用法,为学生切实过好阅读关做好准备。
2、注意对文本潜在语义的开掘与把握。 对文本语义的把握:
(1)对课文声、韵、调、平仄蕴含意思的发掘与把握。
(2)对课文基本、转变、社会意义的发展与把握。
基本意义层,即通常所谓的字面意思。如课文讲述的故事、描绘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转变(引申)语义层,即镶嵌在上下文中词语、句式、段落所拥有的特殊或潜藏的意思。 社会意义层,即整个语篇所要阐述的道理、价值取向及联系社会背景而形成的意义。 (3)对课文题材和内部结构语义的发掘与把握。通常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课文题材样式所蕴含的结构语义。比如记事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小说中典型情节与典型人物;诗歌描述的意境、谴词造句;说明文所使用的说明手法;等等。 另一方面是文本内外联系蕴含的语义。 A、关注课题各部分的相似联系。课题往往是窥探语篇意思的窗口,抓住课题各部分的联系,常可对课文的内容或语义生发猜想。
B、抓住一课内部的相似联系。把握课文的要点及线索,关注要点与线索间的内在联系,从已知走向未知和整合。
C、抓住课与课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课与课间的内在联系,从散点走向整合,形成上位观念。 D、抓学科与学科的相似联系。察觉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似,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E、抓住所学与所用的相似联系。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发现学与用的洽接点,将所学与所用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加强对学生已知和未知情况的把握。 一是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已知有一个基本准确的估计。
二是要对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一个估计。
第三是预设学生接受吸纳有效信息的基本方式和流程。
教学目标要简要前瞻; 教学过程要清晰贯通; 教学手段灵活有效。 第二部分:关于上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精品】教师业务学习笔记(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