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的弱势探源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本来在自家土地上耕种的农民从乡村涌入城市就业,他们的主要或重要收入来源以在城市中的企业中务工为主。我国形成了“农民工”这一充满矛盾和过渡色彩的社会群体。目前农民工享受公共产品的现状是严重不足,权益受损;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是我国不合理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因此,在本文中对当今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进行探源,同时对怎么样保护农民工本身自有的权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民工 弱势地位 政府
目 录
摘要??????????????????????????????????1 目录??????????????????????????????????2 一、当前农民工弱势地位表现???????????????????????3 (一)农民工政治权利难以正常行驶????????????????????3 (二)农民工就业市场低端化???????????????????????3 (三)农民工非常规讨薪事件频发?????????????????????4
二、农民工弱势原因分析?????????????????????????4 (二)农民工的基本素质偏低导致其劳动力廉价???????????????4 (三)农民工成为廉价劳动力,其收入水平低下???????????????5 (四)农民工的工作强度大????????????????????????5 (五)农民工就业劳动合同不规范?????????????????????5 (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较差??????????????????5 (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5 (八)农民工的职业与其社会身份相背离??????????????????6 三、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几点措施 ?????????????????????6 (一)政府加强与农民工的沟通,设立城乡农民工代办处???????????6 (二)地方政府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7 (三)提高农民工的法制意识,加强法制教育????????????????8 (四)从根本是改变弱势群体地位,加强土地政策改革????????????8 四、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8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9 (二)改变农民工就业低端市场的现状???????????????????9 (三)依法规范劳资关系,使农民工拿到工资????????????????10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致谢??????????????????????????????????13
第1页 共 18页
(一)农民工的所受教育较少、文化层次不高、基本素质较低?????????4
第2页 共 18页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越来越
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到城市就业。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三轮驱动下,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阶层产生了。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产业工人的数量,农民工将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下这一社会群体的人数已经逾亿,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是难以估计的。但他们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却是严重不足,权益受损。但众多学者只是对农村的农民和城市市民的公共产品供给给予了极大关注,却没有对这个处在城市和农村夹缝里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公共产品供给给予关注。本文试图从农民工现状及弱势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政府和社会怎样进一步对农民工的自我权益提供保障作出了说明。
一、当前农民工弱势地位表现
农民工究竟有多少人,目前的各种说法不一,2010年,“据多部门的分析估算,一般概念上的农民工约2亿多人,其中进城务工夫人在1.5亿人左右。”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显而易见,对其归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权利难以正常行使
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工改善生活的需要,使农民工奔赴城市从业,但由于我国目
前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事实,使农民工不能成为城市主流社会的一员,导致他们在城市被边缘化,合法的政治权益无法在城市中得到保障。固有学者说:“农民工是城市中的‘边缘人’和受城市正式制度排斥的弱势群体。”以最基本的选举权为例,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难以行使自己户籍所在地选举权,而务工所在地也不可能把他们纳入选民之列,农民工成了游离于政治权益之外的弱势群体。当农民工的选举权、表达权等基本政治权利客观上难以行使时,其他方面的合法权利遭受侵害也就不可避免,弱势地位的客观现实显而易见。 (二)就业市场低端化
由于诸多客观的原因,农民工自身素质普遍偏低,有一技之长的不多。由于各种
服务、就业政策的狭隘以及歧视的存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家庭佣工和废品收购等技术含量低或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行业,工作脏、累、苦、险、这些低端职业,职业伤害的可能性普遍较大。一项工伤课题研究数据显示:“该地区71.8%的企业发生过很多工伤,其中,70.2%的受伤者是农民工。”
第3页 共 18页
“建筑行业的事故中,受伤者90%是农民工;全国每年发生职业中毒5万多例,受害者同样是以农民工为主。”在众多的工伤事故中,要求给予赔偿的只有是少数,表现出农民工的连锁弱势。即使维权,繁琐复杂的工伤认定程序,漫长的时间等待,高昂的维权成本常常另农民工难以承受。而且,农民工往往是付出了昂贵的成本后,可能还要面临“法律白条”的处境,这是农民工不愿面对但又必须面对的无奈现实。 (三)非常规讨薪事件频发
资方欠薪,劳方讨薪,自从有农民工以来,就是一个绕不快的话题,进入21世纪,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焦点问题。“全国总工会的资料显示,目前(2003年)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可能在1000亿元左右。”近些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并不乐观,讨薪事件仍然频现报端。在一桩桩有着极其严重后果的案件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的艰辛与无奈。领取自己的劳动所得本在情理之中,然而这一行为却被冠以“讨”这一侮辱性的字眼,而且绝大部分讨薪案件最后以农民工的妥协而告终。如果说不劳而获是一种社会不公。农民工辛辛苦苦终年劳累,最后还要四处奔波要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工钱,其弱势地位可见一斑。这一幕幕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端关注。
二、农民工弱势原因分析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坦率地讲,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农民工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而工作和生活着,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
(一)农民工的所受教育较少、文化层次不高、基本素质较低
改革初期,农民工主要以年轻人为主,65%为初中,高中、中专和中技占21.6%,小学占11.2%,文盲、半文盲占1.4%,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0.7%。 (二) 农民工的基本素质偏低导致其劳动力廉价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而且拖欠工资时有发生。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把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上等号。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就业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的企业主直言不讳地抱怨,“如果提高农民工工资,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将不存在”。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这在建筑行业是普遍存在,在其他行业也屡见不鲜。尽管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4页 共 18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城市农民工的弱势探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