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班级文化建设,共创美好家园
[摘要]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这里,应该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着所仰慕的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满面的文化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要让学校充满着这样的文化气息和道德熏陶氛围,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以建设班级环境、课外活动延伸、家校平台构建班级文化。
关键词 班级 美化 优化 活动 一、
优化班级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实现“美化”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班具体结合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发动学生用自己种的花草或是制作的风景画来点缀教室。②取得美术、劳技教师的配合,定期进行美术、劳技作品的展览。③力求让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体现真正的教育意义。④张贴标语(激励学生学习成才类的内容)等。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在文明卫生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人际关系的协调实现“优化”。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我经常在同学面前说某某老师很喜欢我们班,也经常要求同学主动去向老师问问题。这样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交往。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在这方面我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再次,学习风气的营造要实现“强化” 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实践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通过学科活动。 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丛中感受到身边的文化气息,指引他们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此外还经常性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2、借助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正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就充分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及歌曲体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抓住119消防日这一契机让学生增强防火意识并向社会宣传防火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消防意识。
3、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班级开展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让有各种才华的学生大显身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实行家校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健全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才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我校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开办家长学校教育平台,使学校和家长在教育观点上达成共识,实现家校教育联手,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的素质。 1、建立家长学习平台
家长学习是开展家教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不仅要家长掌握一些具体家教方法,重要的是提高家长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家长为国教子水平。如,我校定期向家长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要为培养子女素质服务》、《家教结合、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如何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等。这样把系统提高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了。
家长们还可通过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读本,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家校的优势,促进家长观念的转变和家教整体水平的提高。
2、召开家长会,密切家校联系。
教育好子女是大多数家长的强烈愿望,然而,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和学校活动安排,在教育子女时存在随意性而影响家教效果。因此,我校要求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结合本班、本年级、本学校的实际举行家长座谈会。家长会上,落级行政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学生思想、学习的情况;任课老师向家长宣传各科学习方法及要求;家长代表介绍教育子女的先进经验,对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力求让家长多了解学校情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加深家长和其子女及学校的关系。
3、重视家访,提高家校结合教育的效力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家访,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成功的家访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访应是一个具有多向作用的过程。即让教师走近家长、学生,让家长了解子女、学校,让学生接受教师、家长。因此,教师就有必要充分发挥家访的多向作用。我校已形成制度,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表现,为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校在家的实际问题进行家访,每学年普遍对学生家访一次。家访时,除特殊情况外,不避学生,向家长如实汇报。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进步。这是一项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踏实做好家访工作,真正体现家校联系的这一桥梁作用。总之,我们将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创设“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育人环境,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社《班主任之友》 2004年第238、240期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班主任》 2004年第5期 3、积极改善班级环境 作者朱良齐
运动会获奖情况
姓 名 名 次 项 目 许晓燕 一 女子跳高 许晓燕 李 婷 黄晶晶 吴梦玲 楮学优 孙 鑫 楮学优 吴景涛 张春燕 杨清雅 兰伟明 陈建华 梅璐彬 夏佳丽
一 二 三 三 三 三 四 四 四 五 五 六 六 六 女子200米 女子铅球 女子跳高 女子跳远 男子跳高 男子垒球 男子垒球 男子400米 女子400米 女子跳远 1500米 男子跳远 女子800米 女子跳远 男子
团体赛
女子接力赛荣获第一名。
队员: 许晓燕 钭兰兰
杨清雅 黄晶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体验班级文化建设,共创美好家园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