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辩论赛指导案例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 钱剑波
辩论赛不仅是一种竞技项目,也是教学项目,既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也能锻炼人的素质。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逻辑思维渐趋成熟,已经具备了深入辩论的条件,高中语文课本中也开辟了辩论专题。
笔者多年担任校辩论队指导,常苦于无书可寻,无例可参,现将自己的一个案例整理出来,以做参考。
赛次:2007年余姚市高中生辩论赛复赛 辩题:正方(余姚四中):“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 (余姚二中):“愚公应该搬家”
正方方案设计 总体思路:对方会把什么作为主要立论点呢?估计是把移山看作愚蠢不化,把搬家看作是灵活变通,前者是他们的主攻方向,后者是他们的主防阵地,而且会列举大量现实事例作为证明,哪个人会蠢到搬山呢?如果我方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的话,必输无疑。因此需要正面击破:
我方一辩从愚公精神的内涵、愚公移山的目的、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观点,立论要明确清晰,有层次感。
我方二辩着重驳斥对方的错误。寓言不等于现实,寓言的荒诞性是不能与现实相提并论的。搬家不代表灵活变通,搬家是逃避。
三辩从抗日战争实践来证明我方的正确性。
四辩从人类精神的高度来论证对方功利的实用的观点的荒谬性。
自由辩论的时候设计一个逻辑圈套让对方来钻,以一系列的神话故事与愚公移山类比。 四辩总结的时候,正反对照,理论与事实兼顾,情感与思维兼顾。
实录(余姚电视台演播厅2007年5月) (双方幽默开场白)
主持人:谢谢双方给我们带来的幽默开场白,接下来我们进入陈词阶段,首先有请正方一辩陈辞。
正方一辨: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辨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愚公应该移山,理由如下: 一、“寓言”是指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文学作品,带有讽刺、劝戒的性质。《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它是超出现实范畴,超越理性思维之外的,以极其夸张的手法,荒诞的叙述方式来揭示崇高而真实的道理,表达人类伟大的意志。今天我们讨论的移山,是精神意义上的象征,而非具体的方法,它的重点并不在于遇到困难时该采用何种手段应对.而是教大家该用何种精神去面对。
二、《愚公移山》代表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我们应该从精神层面,哲学层面去理解它,“山”象征人类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恰恰就是一部不断移山的历史。不管困
难有多大,不管最终能否克服,人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去克服它。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人的尊严,就体现在这里。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中运用了这个典故,从此,它成为中共党人不懈奋斗的口号,解放之后,又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可谓历经岁月年轮之考验,为万千事实所证明。这种精神,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而愚公搬家新说,不仅把深刻的寓言庸俗化了,更有否定我民族精神之嫌啊!
三、在寓言中,愚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深切地相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言传身教,带动人民,并且,他具有战略家的眼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人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坚信前途的光明,勇于面对道路的曲折;搬家搬不走大山,移山才是解决困难的根本出路。
四、大至国家、民族,小到集体、个人,凡有所成就者,都有坚韧不拔的愚公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风雨雨,没有愚公精神,它怎能坚持到现在,又谈何发展;一个人,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没有一点愚公精神,他怎能在社会立足,又谈何创造。居里夫人坚持十几年,才从十吨沥青矿种提炼出一克镭,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才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袁隆平耗尽半生心血,才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事实证明,愚公移山精神,就是刚健进取的精神,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主义,它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愚公应该移山!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好,接下来请反方一辩如何阐述反方观点 反方一辩: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我方坚持认为愚公应该搬家。首先,愚公的问题在与出入之迂,所以无论搬家还是移山,都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解决问题是一样的 ,我们难道不应该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吗?搬家体现了中华民族务实中求应变,应变中求发展的科学创造精神。其次,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从战略的眼光去看,把它放在现在去看。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搬家是从实际出发的好办法。愚公愚在哪里?就是愚在无视客观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夸大而违背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真理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就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相互和谐的存在。
二、搬家是一种创新的办法。树挪则死,人挪则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转。这就意味着打破封建僵化思维模式,提出一种新思维。这意味着人才物资信息的合理流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打破旧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搬家是一种最和谐的好方法。人是天地之化身,万物之精灵,更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因为出入之迂就要不断地挖,岂不是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就是因为移山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使得我们的地球伤痕累累。而搬家则是做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物利双赢。两相比较,高下立分。今天正是母亲节,而为人父母的不也正是需要这种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正确方法。我敢当着大家的面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好教的父母。试问,如果丁俊晖的父母让他去学钢琴,拿破仑的父母让他去学斯诺克,那岂不是又要惹人笑了吗?由此可见,愚公搬家是一种科学的创新和谐的好方法,所以我们坚持认为,愚公应该搬家。
主持人:谢谢双方一辩,下面请听双方二辩如何进一步针锋相对。有请正方二辩。 正方二辨: 谢谢主席!
对方辨友在主题思想理解上有意偷换概念,把崇高的意志偷换为投机取巧的方法,把精
神和方法混为一谈,把浪漫的寓言故事读成了就事论事的施工方案。
寓言是超理性、超现实的。愚公移山,这则叙述荒诞的寓言,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却是真实而崇高的!所谓搬家,实际上是把深刻的寓言庸俗化了,试图用现实的思维去纠正神奇浪漫的寓言,可谓是点金成铁,大煞风景。
对方辨友又说搬家是巧干,是变通,其实不然,搬家是搬出原来的地方,抛弃原来的问题,其实质是逃避困难,而变通则是立足于务实,灵活地去解决问题,两者在本质上并无相同可言。可见,搬家不是变通!因此,我方坚持认为,愚公应该移山!
主持人:有请反方二辩。 反方二辩:
各位辩友,大家好,下面就由我来发言。显然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的精神应该值得肯定学习的,那么愚公搬家,只有坚持才能把家给搬出去,也就是说,愚公搬家也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孟母三迁就是个好例子。还有请对方辩友注意的是,今天讨论的并非精神,而是方式、方法的选择。愚公移山尽管勇气可嘉,但是做法却不能让人苟同,因为它是不符合实际和客观规律的,而对方辩友提到的中华民族的强大及居里夫人的成功等,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方法对路才取得成功,这不仅仅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更体现了搬家务实创新做法的科学性,所以我方一直坚持愚公应该搬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我们进入攻辩阶段,首先有请正方三辩。
正方三辩:对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看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反方三辩:嗯,有点,没有看过。
正方三辩:持久战的关键就在于坚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庞然大物,我们要有必胜信心,同时又要动员一切力量,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的抗战,这不就是愚公精神吗?
反方三辩:我不觉得啊,因为我军有坚持,但我想的是,我们不是全中国坚守就可以推翻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各种方法去试验,选择正确的方法,正如我们的搬家。
正方三辩:首先我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就是长期艰苦的抗战。毛主席在七大闭幕词上说,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持久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请听下面一个问题,对方辩友知不知道汪精卫的曲线救国呢?
反方三辩:汪精卫,我只知道他是坏人。
正方三辩:那就由我来告诉你,汪精卫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抗战只会灭亡,所以先谈和,再另谋对策。这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的投机哲学,这和搬家思维是何其的相似啊。
反方三辩:但是我不觉得啊,正因为他没有找对好的方法,他的方法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搬家方法。
正方三辩: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大山,他不去正确面对,而要搬走去逃避,这不就是搬家又是什么呢?
反方三辩:那我想说的是,游击战的胜利,游击战何尝不是绕着敌人去进攻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游击战没有放弃抗战,还是在打,所以他还在克服这个困难,是 我方愚公精神的体现。
反方三辩:我们搬家也是,我们没有放弃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呀。
正方三辩:我方二辩已明确的阐述了,搬家并没有解决问题,它只是在逃避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用愚公移山。谢谢。
主持人:有请反方三辩。
反方三辩:有请正方三辩。我想问的是,搬家或移山要解决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正方三辩:就是由山造成的交通不便。 反方三辩:对,那就是出入之迂。 正方三辩:诶,就是由山造成的。
反方三辩:不是山造成的,因为山不是困难。
正方三辩:噢,对方辩友说,那我没有山,不就是没有交通困难了吗?有山才有交通困难。
反方三辩:难道你所谓的山就是困难?那么我想说的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是大好困难了吗?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你又误会了。愚公移山它是个寓言,它说的山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困难。愚公要移山,就是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去克服困难,而搬家只是在逃避困难。
反方三辩:诚如对方辩友所说,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者阐清一个思想,但是,思想不是空想呀,思想如果不能和现实相结合,它就是空想。
正方三辩:愚公移山当然与现实相结合咯,它告诉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不断地去克服困难。愚公这个长期卓绝的奋斗,就是一个方法,绝对的好方法,我们运用了这个方法,克服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种种困难,才有如今的繁荣昌盛啊。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刚才说精神,现在又说方法,岂不是自相矛盾?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精神与方法是相统一的。我们在愚公精神的指导下,运用了坚持不懈,坚持,贵在坚持,所以说是正确的。
反方三辩:谢谢对方辩友承认方法与精神是相统一的。那么我想问的是,对方辩友知道余姚精神吗?
正方三辩:愿闻其详。
反方三辩:那就是创新务实,拼搏与超越。
正方三辩:纵然是这样,我方二辩已明确阐述了,搬家并不是变通啊,搬家只是在逃避困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只有靠愚公移山。
反方三辩:我们没有说它是一种变通,我们说它是一种创新啊。这样说,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为什么说你们的移山就——
正方三辩:那我就——
反方三辩:请你不要打断我,可以吗?我想说的是,你们的移山就是——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听双方四辩交锋。
正方四辩:请问对方辩友,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人的努力显得那么渺小,那么你认为人的努力是不是愚蠢的呢?
反方四辩:当然不是。
正方四辩:对呀,对方辩友也说了,在如此浩渺的宇宙,人的努力都不是愚蠢的,同样道理,愚公在大山面前是显得那么的渺小,但他的行为同样不是愚蠢的,可见对方辩友打心眼里承认我方的观点。
反方四辩: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人类作出的努力是有成果的。你看,这大好的舞台,大好的灯光都是人做出来的,而愚公他得到了什么?他把山移掉了,他解决了自己出入之迂的问题,但是他给另外一方面的人造成了出入之迂的问题。
正方四辩:错了,对方辩友,把山移掉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您搬家搬了出去,您不顾山里的交通之迂,山里的人能快活吗?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说山是愚公所遇到的困难,但是他的困难是出入之迂呀,书上写的很清楚,就像你的数学不好,你的困难在于提高成绩,而不是你的数学老师,你应该不会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把数学老师移出学校去吧。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显然是对寓言误读,要知道,在寓言中,困难就是山里的交通问题,您搬家从山里搬到山外,不顾山里的交通问题,你是在回避这个问题。请对方辩友听下一个
问题,柏拉图说过,人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您认为,您怎么看待这句话的含义呢?
反方四辩:我没有什么看法。
正方四辩:既然对方辩友没有理解这句话,那么让我来告诉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无法选择他的世界,人已经无法回到伊甸园去了,他只能面对苦难,一点一点的去开辟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人的悲壮,所以,根本就无家可搬,对方辩友的搬家,只是潜意识里放弃抗争,承认了人的悲哀啊。
反方四辩:那么我想说的是,根本没有可能把这座山移掉,因为太行、王屋每年以一百毫米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几万立方米的泥土,你怎么凭借奴隶社会的劳动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呢?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最后我请反方四辩做攻方。
反方四辩:对方四辩,贵校与我校都有文理科分班,这是为什么呢? 正方四辩:文理科之分就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而区分的一种方式啊。
反方四辩:对,很显然学校都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发展,为了我们的未来,这就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正方四辩:错了,对方辩友,我们面对着文科和理科的不同困难,同样选择了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正是愚公移山的体现。
反方四辩:对呀,对方辩友,你们说我们逃避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我们逃避问题呀,前苏联当年用城市包围农村取得革命成功,早期中国也用这个模式为什么失败呢?
正方四辩:那您认为它的前期努力没有结果就没有意义了呢?
反方四辩:我不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战略必须是从实际出发的,我们后来用从农村包围城市这种创新的战略合乎我们的实际,革命成功啦。
正方四辩:我们有说不要方法吗?我们只是强调在寓言中山是困难的象征,而对大山我们只能选择立足于原地还是像对方辩友那样从山里搬到山外,回避了山里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面对困难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去面对,而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方法的取舍。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书上显然写着问题是出入之迂呀,想必对方辩友也应该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吧。
正方四辩:我想先回答对方刚才的问题,我来打个比方吧,工厂把一个地方给污染了,您说把工厂搬了,您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污染还是存在,它只是不对你来讲构成困难。
反方四辩:所以说,我们要用更好的方法来控制工厂污染,以环保的方式来促进生产,促进环保。
正方四辩:所以,我们不能逃避困难,要直面困难,这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最好体现。 反方四辩:我们没有否认坚持精神,请对方辩友回答我田忌赛马的问题。 正方四辩:这跟我们辩题有什么关系吗?
反方四辩:那么你知不知道孙膑帮田忌用劣等马赢了王的优等马? 主持人:时间到。好,有请双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我方小结如下。我方一再阐明今天的辩题我方是站在精神高度来阐述愚公移山,移山是一种象征,是一种长远的崇高精神,而对方辨友却一再把寓言中的移山同现实中的移山等同起来,曲解了寓言和辩题的本意。
二、搬家,不过是一种具体的运作手段,实质上是逃避问题。对方辨友总是将崇高的精神偷换为方法,又把逃避问题偷换为灵活变通,有意偷换概念。
三.寓言本就是超现实,超理性的,用浪漫主义的夸张笔调来叙述现实中本就荒诞的故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领会其崇高精神。而对方辨友却一再用现实的逻辑来批判超现实的手法,企图以此来割裂寓言的表现手法与其所含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拿相同的标准来评判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生辩论赛指导案例-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方案设计、实录、点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