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专集,一学年举行一次班级习作汇编和学生个人习作专集展览、评选活动。上一学年,有3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个人作文专集展评活动。学校对学生习作专集的封面设计、习作分类、美工插图、习作质量等进行单项和综合评选,共评出50多位“小作家奖”,60多位“小编辑奖”,并精选学生50多本优秀习作专集收入学校图书馆,为入选学生颁发习作专集永久性收藏证书。一本本习作专集,那新颖的书名、精美的插图、优秀的文章展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养。学生读书笔记、优秀作文在《小学生周报》《中小学作文教学》《快乐作文》《作文指导报》《故事作文》《福州日报》《福州晚报》《青芝文学》《家教周报》等报刊上发表80多篇,参加县、市、省、国家级的学生作文、演讲竞赛获奖50人次。2007年,在福州市30个“先锋少年”候选人当中,滕默帅同学光荣地评为\福州电视台2006年度先锋少年十大人物\。四年二班还创办起了《同学少年》的习作阅读报。
英国哲学家留卡儿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是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唯一途径。学校将打造书香校园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中,针对学生成长的出现的问题,开展诸如诚信、善行、感恩、礼仪、宽容等专项读书活动,在浓郁的书香中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连江县“灵芝奖影评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竞赛组织奖,学校被授予《小学生周报》小记者站和《中国少年报社》福州学生小记者站。2007年3月,学校又以高分通过了省级示范校的复查验收。
(八)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丰富了书源
1.学校图书馆的读书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近3.5万册,生均约20册,设有电子阅览室、阅读书桌,采用电脑借书自动系统进行借书和还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理了借书证,每两周时间里,一周借书,一周还书。在课程表中,专门设有一节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图书馆配备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泛的阅读资源;学校的电脑房也可供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网上阅读。
2.班级图书角建设得到加强。现有的学校图书馆的借书,难于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于是班级图书角成了学生读书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册左右。学校统一为每位学生分发了班级借书卡,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同时,老师给同学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和报刊杂志,建议学生购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资源。2007年11月,学校还举行了班级图书管理、书香班级建设经验报告会。
3.毕业班学生为学校、班级捐书活动热情踊跃。毕业班开展“我拿什么奉献给您,我的母校”的主题活动,其中学生为学校捐赠图书就是这活动内容之一。在毕业班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每人三本、五本捐赠给学校。学校统一设计了签条贴在捐赠的书上,签条写上捐赠者的姓名,以及捐赠者最喜爱的读书名言,这对今后的借阅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教育。
(九) 构建读书评定激励机制,完善读书过程管理
遵循“管理就是激发潜能、激发活力”和“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的科学理论,学校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读书管理体系,推进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
1.教师读书及指导读书活动评定制度。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参与读书活动,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每学期,学校对教师所完成的读书体会文章、读书摘记、校园网刊载文章、参与论坛的表现,以及教师组织学生古诗文考级、班级读书活动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将此与业绩评估挂钩,将教师阅读及组织学生读书活动形成规范。
2.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表彰制度。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尝试采用活动评价、成果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学校还在每周的“五项专题日”中设立“阅读日”,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挂钩,每月评选班级、段级的阅读星,学期评选一次校级阅读星。
3.书香家庭表彰制度。制定《连江县教师进修校附小\书香家庭\评选方案》,评选条件规定家庭成员有终生学习的理念,有学习的共同愿望,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学习成为家庭成员的内在需要和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资讯。家庭有读书学习场所及必要的学习设备,家庭藏书300册以上,每年购买新书10册以上;常年订有报刊杂志2份以上,逐年增加必要的学习设施。还规定了\八个一\创建要求:一个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柜(架)、高年级有一百本属于孩子阅读的书、每学期有一本属于孩子的报刊杂志、一个月陪孩子上一趟书店买一本书、一天保证孩子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家长每学期与孩子共读并交流一本书。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书香家庭\,采用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公开评选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参评家长要提供参评材料:申报表、介绍书香家庭特色的材料、证明材料(如奖状、照片、摄像等)。校评委会和年段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审定产生“书香家庭”,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
4.古诗词考级表彰制度。学校组织教师精心编印了《中华古诗词精选》校本教材,分成十个等级,设立十个等级,每15首为一个等级,即诵读15首为一级,诵读30首为二级,每一级之后都附有“等级通过认定卡”,指导学生逐级考核,对古诗词考级优秀学生及时表彰。
学校成立考级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考级活动,指导学生逐级考核。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制定出各个年级古诗词考级级别。考级程序为:学生个人申报——班级或年段教师(或古诗词小考官)测评——确认等级(在“等级认定卡”上加盖考级通过印章)——学校适时组织抽查评议。为减轻教师负担,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每次测评推荐优秀学生作为\小考官\,发考官证。一至四级由班级学生组织,实行自主达标;五至八级由年段组织,实行班级交叉达标;九至十级由学校考核小组组织考核。目前,在学校古诗文背诵考级活动中,学生100%达到年段的要求,通过十级考核的学生达300多人。全校评出了\书香少年\近300人,“书香班级”45个次。
在这个课题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能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撰写论文,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获奖、交流。课外阅读氛围不断浓厚,创建书香校园文化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九、研究后的思考
看到学校建立起书香文化氛围,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倍感欣慰,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如何引导家长开展书香家庭建设等还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营造校园书香文化,构建课外阅读体系》课题结题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