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多种树,更应该从生活的细节处找到保护森林的方法,比如减少木制品德使用量并积极地回收利用。首先,纸张的两面都要使用,其次,牛奶包装袋或者报纸、纸箱等必须回收利用;再次,尽量减少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此外,还应该预防森林火灾。
第十二课 和谐相处
1、人类对自然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2、在进行城市改造和规划时,应当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的和自然和谐相处,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3、自行车是最环保、最健康的交通工具。
4、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答:使用无铅汽油;进行城市绿化;建立污水处理厂,减少向大自然排放污水;建立自然保护区
5、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词。
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6、哪天是世界环境日?我们可以做什么? 答: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少用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不用一次性筷子,爱护花草树木,大力进行环保宣传。
第十三课 冷和热
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温度计的种类很多,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用手不能精确感知物体的温度,只能用温度计才能测出精确的温度。 3、形容冬天: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形容夏天:烈日炎炎、热浪滚滚。 4、将自己的左手指浸入凉水中,右手指浸入热水中,半分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这时,左手指感到水是热的,右手指感到水是凉的。这说明了用手指有时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的,需要用工具进行更为准确地测量。 5、我们平时所说的冷和热是相对来说的,只有温度能准确地说明物体的冷和热。
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结冰水的温度是【0℃】,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成熟鸡的温度是【41.5℃】。
6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热从热水传递给了冷水,冷水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热水释放了热量。温度下降,直到一样。
7、设计实验将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水温的变化
答:实验器材:400毫升烧杯、100毫升的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1)向400毫升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的80℃左右的热水,向100毫升的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位于水的中间部位,不能接触到容器的玻璃壁。
(4)观测两个容器中的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8 、“试表”时体温计下端的玻璃泡为什么必须和人体接触一段时间后,所指示温度就是人体温度?
答:因为玻璃泡与液柱之间的细管是断开的,只有液泡受热膨胀后,液体从细管内上升液柱才发生变化。
9、为什么温度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温度?
答:液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液体断开,所以液柱不会下降,所示温度不会发生变化。用之前要甩一甩。
第十四课 传热比赛
1、只要相互接触的物体它们的温度不同,热就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2、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3、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4 、热的良导体:铁、铜、铝、钢、水银
热的不良导体:棉花、木头、陶瓷、皮革、塑料、油、空气
4 、热的不良导体的应用:用塑料或木头做锅柄, 用木头做暖壶赛,用陶瓷做
碗和盘子用橡胶做热水袋。
5、焖烧锅外锅是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能减少热传导,使锅内保持长时间高温,从而达到省时、节能、方便、安全,可以保持食物营养的效果。
6 、为什么用脚踩在瓷砖上比踩在木地板上感觉凉?
答:瓷砖比木地板传热速度快,脚踩在瓷砖上热很快被传导走,而木地板传热速度慢,所以感觉暖和。
7 、为什么用手摸铁和木头觉得冷热不一样?
答:铁比木头传热速度快,摸铁时手上的热很快传导到铁上,摸木头时热不会很快被传走。
第十五课 衣服的颜色
1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本领不一样,通过实验,黑色、红色、白色的纸吸热能力由高到低排列是【黑色,红色,白色】。
2 、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于【太阳】,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3 、为什么冬季人们喜欢穿深色衣服,夏季喜欢穿浅色衣服?
答:因为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更有利于保暖;浅色衣服吸热能力弱,夏天穿浅色衣服可以让人感觉凉爽。
4 、 “高斯号”轮船为什么能平安脱险?
答:是因为深色的炉灰、煤屑加上冰面凹凸不平的表面增加了吸收热的能力,能够得到更多的热量使冰融化。
5 、冬天下雪后,为什么行人踩脏的雪化得快?
答:因为行人踩脏的雪颜色变暗,可以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量,从而使雪化得快。
6、太阳能热水器为什么要涂成黑色? 答:因为黑色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
7、太阳能热水器要安装在【向阳】的坡面,【日照时间】较长的楼顶、屋顶、阳台 。
8 、为什么油罐车总是涂成银白色?
答:油罐车涂成银白色是为了减少吸收热辐射,避免由于吸收热辐射过多而使油温过高,造成爆炸。
9 、为什么春季下雪后,农民要向麦田的雪上撒些土?
答:土颜色深可以吸收更多的热,加快雪的融化,避免冻伤幼苗。 10、热的传递方式有几种?
答: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对流是冷、热不同的液体或气体相互对流传递热的;辐射是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
第十六课 风的形成
1、自然界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答: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2、是什么力量使纸螺旋转动起来?
答:点燃的蜡烛使空气受热上升,上升的空气使纸螺旋转起来。
3、冬天,把教室门上部和下部粘上小纸条,会发现上部的小纸条【向外飘】,下部的小纸条【向里飘】。
这是因为外面的冷空气重,会贴着地面冲着教室;室内的暖空气轻,会从门的上部往外跑。
4、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200多年前。法国的蒙特哥而菲兄弟制成了热气球,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飞上了天空。利用热气球可以进行气象观测,旅游观光,运输、空中表演。
5、冬季空调扇叶应向下吹风;夏季空调扇叶应向上吹风。 6、冬天电暖气安装在比床低的位置,夏天要安在比床高的位置。 7、我们冷藏食物时,要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最好。
8、为什么暖气片要安在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却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答:热空气总是要上升的,冷空气总是要下降的,暖气片安在下面更容易让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温度上升。
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会更好的将室内高处的油烟或热空气抽出。
9、在海滨,白天风会从陆地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夜晚呢?为什么?。
答:白天,陆地受到太阳照射后,温度升高得很快,而海水的温度不容易升高,陆地上的温度比海洋上的温度高,这里的空气会上升,所以空气就从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与白天正好相反。
10、为什么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多刮东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
答:这是由于我国的地理状况决定的。我国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高山、沙漠,东南靠海洋。夏季,东南方和西北方温差小,但西北方因为有沙漠、高山,少水,温度上升得快,这些区域内的空气温度高于海洋上空的空气温度,西北方地面上的空气上升,东南方空气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东南风。冬季与此相反,就形成了西北风。
第十七课 保温和散热
1、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 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加快热的传递,选用的材料应该是热的良导体。 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采用棉被、羽绒服、窗帘、暖壶、保温杯、双层玻璃等进行保温。采用风扇、暖气片、电脑散热器等措施进行散热。
3、在热水变凉的实验中,方法有: ①放在通风的地方②倒入一个敞口容器③与凉水混合
凉的更快的方法:①加冰②搅动③用冷风吹
4、许多家庭用木板将室内暖气片罩住,这样做科学吗?为什么?
答:这样做不科学,不能很好地进行热对流,不能达到较好的增热效果。如果确实需要将其罩住,应用铝片等热的良导体来代替木板。 5、盖棉被为什么觉得暖和?羽绒服为什么暖和?
答:因为棉被中的棉花膨松多孔隙,内有不流动的空气,而棉花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使身体的热量不易散失,因此会觉得暖和。 6、卖冰糕的人为什么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住?
答:因为白色可以减少热的吸收,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具有隔热作用,用棉被包住可以防止冰糕 7、怎样帮动植物御寒?
答:①用土把藤本植物埋起来②用干草把小树苗包起来③将花卉放到温室④蔬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