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列6个主要不规则类型的3个或3个以上、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或具有表1所列的一项不规则时,可判定为特别不规则建筑结构;
表1:具有下列某一项不规则的建筑属于特别不规则结构
序号 1 2 3 不规则类型 扭转偏大 抗扭刚度弱 简要涵义 裙房以上较多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4 扭转周期比大于 0.90,混合结构的扭转周期比大于 0.85 平面凹凸 平面凹进深度大于相应总尺寸的 50%,或凸出长度大于相应总尺尺寸偏大 寸的 50%、且凸出宽度小于凸出长度的 50% 连续三层及三层以上楼板开洞面积大于本层面积的50%,或大于有效楼板 40%、且洞边至板边距离小于2m, 宽度偏窄 连续三层及三层以上楼板有效宽度小于典型宽度 40% 层刚度偏小 高位转换 厚板转换 塔楼偏置 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 50%(按等效剪切刚度计算) 局部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7 度超过5层,8度超过3层 7~8度抗震设防的厚板转换结构 单塔或多塔与大底盘(底盘高度超过塔楼高度的20%)的质心偏心2距超过大底盘相邻楼层相应方向投影尺寸的20% 34 5 6 7 8 9 10 各部分层数、刚度、布置不同的错层,连体两端塔楼高度、体型复杂连接 或者沿大底盘某个主轴方向的振动周期显著不同的结构 多重复杂 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和多塔等复杂类型中的任意3种 (3)高层建筑应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中有关规定进行结构的超限判别,并按包络控制原则从严把握。
2.3.11 抗震设计准则:应按照抗震概念设计原则,针对建筑结构特征、不规则状况提出有效控制抗震安全的技术措施,整体结构及其薄弱部位的抗震加强措施;对特别不规则的多层建筑结构
6
应提出抗震设防专门研究和论证的专篇报告(格式要求可参照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可行性论证报告)。
2.3.12 结构分析软件:结构整体抗震分析以及补充分析、或局部细化分析所采用的主要软件名称和版本。
2.3.13原始输入数据及计算模型:抗震分析时输入与抗震设计相关的各类信息和参数,采用的计算模型、整体计算嵌固部位及其他假定条件等。
2.3.14抗震分析的主要计算结果:应列出每个建筑单体(或结构单元)的主要计算结果汇总表(详表2),且按规范(程)的控制要求确认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当为特别不规则或复杂结构时,应列出不少于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分析软件主要计算结果的汇总表,并进行对比分析。当补充弹性时程分析、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楼板应力分析、关键节点受力分析、或其他专项细化分析时,应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及评估。如有结构和构件抗震性能化设计、或有关试验研究时,应提供相关结果。 表2:各单体(或单元)抗震分析的主要计算结果汇总表
软件名称:STAWE 结构总质量(t) 2和标准层平均质量(t/m) 振型号 考虑扭转耦联的自振周期 (s) T1 T2 T3 扭转与平动第一自振 周期之比T3/T1 周期 T3/T1= 1号行政楼 平动系数 扭转系数 (X+Y) (T) 周期 T3/T1= 2号办公楼 平动系数 扭转系数 (X+Y) (T) 7
地震作用最大方向角(度) 计算振型数和有效质量系数 底部剪力风荷作用下 (kN) 和剪重比(%) 地震作用下 风荷载 作用下 考虑双向 地震作用下 以下结构的嵌固端上一层 (或首层)弹性层间位移角 最大(层间)考虑偶然偏 心(层号) 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不考虑偶然 的比值 偏心(层号) 本层与上一层等效剪切刚度 (或上三层等效剪切刚度平均值)之比最小值(楼层号) 楼层的受剪承载力之比 最小值(楼层号) 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楼层号) 框架部分承受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的最小值(楼层号) 框架部分承受地震剪力百分比的最小值(楼层号) 框架柱(剪力墙肢) 最大轴压比 地下室顶板嵌固时,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与相邻上部楼层的等效剪切刚度比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的刚重比 结构整体抗倾覆与倾覆力矩比值和零应力区 风荷作用下 地震作用下 X方向 Y方向 X方向 Y方向 2.3.15 当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时,应说明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性能参数,选用的计算力学模型以及主要计算参数,提供抗震分析的主要计算结果。
3. 设计图纸
3.1 建筑专业设计图纸应包含下列内容:
8
3.1.1 总平面图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3.1.2 各单体建筑的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平面图和剖面图中应注明各层各区域(或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剖面图和立面图中应标明出屋面楼电梯间、装饰性构架(或塔冠)、女儿墙等的尺寸和标高;整体地下室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应反映与上部各单体建筑之间的关系。
3.1.3 大型公共建筑、或综合类建筑应在平面图中明确结构防震缝(或伸缩缝、沉降缝)的位置和净宽度尺寸;应提供防火分区平面图。
3.1.4 工业建筑尚应提供各层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图。 3.2 结构专业设计图纸应包含下列内容:
3.2.1 桩位和基础平面图及主要基础构件的截面尺寸; 3.2.2 整体地下室各层和顶板结构平面布置图,应注明地下室顶板面各区域标高和错高边界,应标明顶板洞口尺寸等。
3.2.3各单体上部各楼层、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包括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构架结构等)。
3.2.4平面布置图中应注明主要轴线的定位尺寸、轴线编号,应标明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结构平面图不能表示清楚的结构或构件,可采用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等方法表示。
3.2.5 结构主要或关键性连接节点、支座示意图或大样图等。
3.2.6 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和净宽
9
度应在相应平面图中表示。
3.3 送审的初步(总体)设计文件图纸应符合有关制图规范要求,确保图面质量,提供的图纸应做到图面清晰,图中线条、文字、尺寸、数字、符号等均应清晰可辨;总体设计文件的结构图纸,不应以施工图设计中采用平面表示法的梁、柱(或楼板)配筋布置图充当结构平面布置图。
4. 结构计算书
4.1 建筑工程初步(总体)设计文件抗震设防审查时,应提供各建筑单体(或结构单元)抗震分析计算书,包括下列内容:
4.1.1 荷载的统计计算,各层荷载简图、计算简图、构件抗震等级定义简图等;
4.1.2 总体输入信息文件:包含软件名称和版本号、总信息、风荷载信息、地震作用信息、活荷载信息、调整信息、配筋信息、设计信息、荷载组合信息、地下室信息、构件材料和层高等等;
4.1.3 抗震分析输出文件:结构的楼层质量、总质量、刚度(刚度比)、周期(周期比)、地震剪力(剪重比)与振型有效质量系数、位移(位移比)文件,楼层受剪承载力及比值,框架柱承担地震倾覆力矩和地震剪力百分比,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构刚重比,地震作用最大方向,地下室嵌固部位上下层刚度比验算,以及结构构件的超筋超限信息等文件;主要楼层的柱(墙)轴压比和有效长度系数简图、钢构件的应力比简图、预制构件接缝受剪承载力及强连接验算等;
10
4.1.4 各楼(或整体地下室)的基础和桩基计算资料(包括沉降计算)。
4.2 结构计算书内容应完整、清楚、条理分明;应采用经相关主管部门鉴定认可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应经分析认可;计算书应经设计、校对、审核人员签字后装订成册,并加盖注册结构工程师章、出图章或单位公章。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上海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送审设计文件编制要求(办公会修改稿9(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