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的思考
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促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市借助外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去年以来,我市松阳、莲都、龙泉、遂昌四个县(市、区)列入省级试点分别与与余姚、义乌、萧山、诸暨四地签订共建协议,目前正着手开展基础设施调研、制定整体方案。当前必须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快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工作。
一、进展情况
(一)双方领导重视,加快推进园区共建。
自结对共建产业园区政策以来,在我市与余姚、义乌、萧山、诸暨四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地领导多次率团进行互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磋商,确定组织体系,商定共建原则,制定操作办法。
表一:山海协作产业园共建进展情况 产业园 龙泉 松阳 遂昌 协议签订时间 2012.5.30 2013.6.6 机构建设 人员到位情况 莲都
(二)坚持高起点规划,筑牢发展载体基础。
共建园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松阳突出强调“园区园林
化、产业生态化、建设精品化”的要求,突出强调把田园、山水的元素有机融入园区建设,对园区的景观风貌控制和精心设计并规定企业建筑高度、外墙结构、厂房主体色等。遂昌结合县城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了《遂昌东城龙板山、马头区块控制性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龙泉重点结合“三优三特一新”工业主导产业,依托萧山产业优势,明确以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配件和新能源为主,突出横向配套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彰显园区个性特色。
(三)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建设发展活力。
共建园区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除龙泉市以外,其他三
地都成立了产业区管委会。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由主建方主要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结对方派出县级领导担任。并由双方选调素质高的业务骨干到管委会工作。松阳县建立两地共建产业园联席会议制度,两地轮流主持召开,每年召开1-2次会议,实现共同决策,并成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考核等。同时还由双方共同注资2亿元合作组建产业园开发公司,实现共同开发。
(四)狠抓项目招商,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共建园区积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松阳近期6540亩土地
征迁工作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土石方平整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9月可实现供地。遂昌已征用土地6.35平方公里,完成土地平整2000余亩。莲都已平整土地2971亩,完成审批1855亩,龙泉市也已开辟新的用地空间近800亩。各地在抓好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生命线抓住不放。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开工,边招商”等滚动发展的模式。遂昌、莲都近期在结对方召开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推介会。松阳县创新招商模式。把招商阵地前移,率先在余姚设立驻宁波对外经济交流办事处,合作开展驻点招商。在符合产业培育导向和园区准入门槛的前提下,优先引进余姚和宁波客商到松阳投资,目前已达成意向投资项目2个,意向签约项目5个,累计合同内资8亿元,外资1800万美元。各地产业园结合当地实际,在产业选择上,突出绿色低碳导向,发展新兴绿色产业,重点引进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限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企业投资。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由于山海协作产业园还是一个较新鲜的事物,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筹建、开发、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按照省级产业园合作机制要求,合作双方要联合成立专门开发管理机构,这就需要一定的管理人员组成,目前机构的定位不明,专业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使合作产业园的管理体制机制较难健全。个别结对共建单位对共建产业园区重视程度不够,如龙泉市的产业园建进度不快,龙泉与萧山两地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共建产业园协调联动机制。同时部分园区与所在地的开发区还没有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主导产业转移有待进一步明确。欠发达地区现实
情况看,本地现有工业企业项目质量大多不高,产业层次偏低。总体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传统项目多、高新技术项目少,小项目多、大项目少,粗加工型项目多、高附加值项目少。欠发达地区希望通过产业园共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这就存在着合作双方在产业发展和梯度转移方面认识上的问题,招商是由发达地区负责的,所转产业的标准是否符合双方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主导转移或是引进产业予以进一步明确。同时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服务业相对滞后,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入园企业生产配套成本高,区域市场规模小,对吸引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落户共建园区有一定制约。
(三)建设资金短缺。产业园共建任务非常艰巨,迫切需要筹建前期有比较充足的启动发展资金支持。一是项目未达产达效和优惠政策未到期前,没有税收来源。二是从金融
机构获得贷款相当困难。尽管我市金融环境较以往有一定改善,但是目前金融机构贷款门槛仍相对较高、条件较严,作为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非常紧张,难以满足产业园共建和项目发展需要。
三、对策建议(遂昌、市里、松阳结合起来)
一要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一是紧紧围绕“建设苏北一流工业园区”的工作目标,笃行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坚持规划优先、环保优先,努力把共建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南北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外向带动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新城的示范区。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要求,根据园区所在地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十二五”时期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制定完善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规划,有针对性地找准重点产业培育方向,明确定位,科学布局,实现各园区间配套协同发展,避免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
二要加大扶持政策争取力度。一是争取资金支持。争取省政府在每年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三年期限到期后,能够再延长三年。二是争取土地指标。对于落户园区的重大项目,能够适当降低土地“点供”门槛,单独优先供地。三是争取将节能减排指标与产业一起进行配套转移。苏北原有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基数比较小,节能减排空间有限;而苏南的基数大,节能减排空间也大。因此,争取省里考虑南北产业转移的实际成效,适当将苏南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基数向苏北转移,或是采取“点供”的办法优先配套安排节能减排指标。
三要建立促进南北产业转移新机制。一是建议苏州市把推进南北共建工业园区建设与本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相结合、推进南北产业转移与本地企业“走出去”相结合、推进实施“飞地经济”与发展壮大“总部经济”相结合,整合各类策应扶持资金,设立南北产业转移引导资金,以给予转移项目贷款贴息、适当提高征地补偿金等形式,鼓励需要转出的重大项目优先到我市的共建园区落户。二是我市作为承接地,要积极策应苏州加快产业转移新趋势,争取省里资金支持,省市联动,对转移到我市的重大项目,设立以奖代补资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加快我市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的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