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十四
江苏省
何宗海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偏南,长江、淮河和古黄河下游,属东部沿海省份之一。系《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2州的一部分。春秋时分属吴、楚2国,末,吴国在国王阖闾时成为强国。东周敬王35年(前484年),击败了北方强国齐国;元王3年(前473年),吴国被位于浙江东部的越国所灭;显王36年(前333年),楚国灭越国。秦代置会稽、鄣诸、东海、泗水等郡。汉代属徐、扬2州。三国时,苏南属吴,苏北归魏。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汉族贵族逃亡到江南,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立都建国(史称东晋);恭帝元熙2年(420年)之后,大江以北成为南北进行拉锯战的场所,时属南朝,时属北朝。南北朝后期属陈。隋文帝开皇9年(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分设苏州、扬州、徐州;炀帝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彭城、东海诸郡。唐代分属江南、淮南、河南3道。宋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分属河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金太祖天会5年(1127年),女真人征服北方后,南下江淮流域,分属金和南宋。元代先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后属河南及江浙行中书省。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定都南京,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为南直隶;境内有7府(其中江南5府,江北2府);成祖永乐
19年(1421年),徙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江南应天、苏州各府直隶南京六部。此后南北两京和两直隶并立225年。清世祖顺治2年(1645年),清军南下,攻占全省,俘虏南明弘光皇帝,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设江宁巡抚驻苏州,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5府;承明制设江南省左右布政使司,驻南京;18年(1661年),右布政使徙驻苏州,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5府。左布政使仍驻江宁,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9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复置安徽巡抚,驻安庆,翌年,置江北按察使,驻泗州,5年(1666年),割扬州、淮安2府和徐州直隶州隶江南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改称安徽布政使,治江宁,6年(1667年),由江南省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省,即江苏省和安徽省。江苏由江宁和苏州2府地名各取首字而得名;高宗乾隆25年(1760年),增设江苏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分辖江宁、淮安、扬州、徐州4府和通州、海州两直隶州;江苏苏州布政使驻苏州,分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4府和太仓直隶州;安徽布政使迁往安庆,江苏和安徽2省从此分治。后由于人口大量增加,苏南多县出现一城二治或多治的情况,比如苏州城内同时有吴、元和长洲3个县同治。省会上元、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
[1]
晚清的江苏省,辖区东滨黄海及东海,东南界浙江省,西邻安徽省,西北连河南省,北接山东省。所辖区域包括今江苏省大部、上海
市全部及安徽省北部地区的萧县和砀山县;现属江苏省的盱眙县、泗州青阳(今江苏省泗洪县)原属安徽省。全省辖江宁、苏州、镇江、常州、松江、扬州、淮安、徐州共8府;海、通、太仓共3直隶州;海门1直隶厅;泰、邳、高邮共3散州;太湖、太平、川沙共3散厅;共辖61县。
江宁府
地处江苏省西南部。春秋战国时属吴国,置冶城。东周元王4年(前472年),越王勾践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赧王9年(前306年),楚灭越,置金陵邑。秦始皇24年(前223年),秦灭楚;36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改金陵为秣陵。汉初,秣陵先后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封地;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封其子刘缠为秣陵侯;献帝建安16年(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都城自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迁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改名建业。三国吴大帝8年(229年),自武昌还都建业。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东晋定都建康。自三国到南北朝的350余年中,先后有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在此建都,称六朝古都。隋代为丹阳郡。唐初,改丹阳为归化,后置升州。五代
后晋高祖天福2年(937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宋太祖开宝8年(975年),复改江宁府为升州;真宗天禧2年(1018年),改升州为江宁府。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为东都,绍兴8年(1138年),正式建都临安府(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建康府为陪都。元文宗天历2年(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明初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为首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北京,为陪都;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升北平为北京,18年(1420年)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清世祖顺治2年(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6年(1649年)设两江总督于江宁;文宗咸丰3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为都城;穆宗同治3年(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建置依旧。
[2]
省会所在地。府治江宁、上元(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区)。辖区东界镇江府,东北与扬州府隔江相望,西邻安徽省滁、和2直隶州,南连安徽省大平、宁国2府及广德直隶州,北与安徽省泗州直隶州接壤。下辖:江宁(县治在今南京市区东南部)、上元(县治在今南京市区西北部)、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溧水(今江苏省溧水县)、高淳(今江苏省高淳县)、江浦(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六合区)共7县。
苏州府
地处江苏省南部。东周元王3年(前473年,吴王夫差23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36年(前333年,楚威王7年),楚灭越,属楚。秦始皇25年(前222年),置会稽郡。汉高帝5年(前202年),刘邦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会稽郡属楚,翌年,废楚王,立刘贾为荆王,都于吴(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东汉顺帝永建4年(129年),析会稽郡钱塘江以西地另立吴郡,会稽郡治徙山阴,属扬州。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属扬州,2年,分吴郡置毗陵郡。南朝宋文帝元嘉30年(453年),分浙江以东5郡另置会州;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置东扬州,辖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5郡。隋文帝开皇3年(583年)11月,废郡以州治,地方行政建置改为州、县二级。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取州西姑苏山为名,得名自此;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复改苏州为吴州,3年(607年),改吴州为吴郡。唐高祖武德7年(624年),置苏州都督,9年罢;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分全国为10道,苏州领吴、嘉兴、昆山、常熟4县;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割吴县地置长洲县,与吴县分治;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苏州改为吴郡,10年(751年),割嘉兴、昆山、海盐3县地置华亭县,隶吴郡;乾元元年(758年),改吴郡为苏州。宋太祖开宝8年(975年),属江南道;太宗太平兴国3年(978年),属两浙路;神宗熙宁7年(1074年),分两浙路为东、西二路,属浙西路;徽宗政和3年(1113年),升为平江府。元始祖至元12年(1275年),设江淮行省,后移治扬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十四——江苏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