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回到家后,那块田黄石印章就一直飘在他脑海里,害得他茶不思、饭不想的。他将手机里的照片上传到电脑上,一张一张浏览着这些照片。照片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照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枚田黄石印章的全貌。他久久注视着印石上“ 白莲居士”那几个字。往事越千年,1000多年来,又有多少个“ 白莲居士”会用田黄石刻这样的印章,这一切都象谜一样,需要他去解开,刻制这枚田黄石印章的“ 白莲 居士”又是不是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象雾一样困绕着他,使他摸不着,又看不透。而南唐后主又是不是用田黄石刻过这样的印章?他要理出一个头续来。应该从哪儿入手?哪里才是他应该选择的最佬突破口?从哪里开始又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快他就从一团乱麻中理出了头绪来,那就是必须从弄清印章的用途入手。他调出了印章边款那张照片,将它放大,印章边款上的字清晰地出现在他眼前,他又仔细地阅读着刻在这块田黄石印章上的字,品味着它传递给他的信息。边款上的字并不多:
“壬辰年八月秋为仕竹只作此佳 印白莲 居士”。 从這18个字所透露出的信息说明了以下几点:
1、可以明显看出这枚田黄石印章是专门为竹子而作,“为仕竹只作”说明了作印的目的;
2、作者对此枚印章的设计和刻制很满意,因此将此印称作“佳印”,他必须弄清该印究竟“佳”在什么地方;
6
3、该印章落款为“ 白莲 居士”,当然,这个“ 白莲 居士”是谁?他又是不是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这需从各方面予以证实,且工程量巨大;
4、该枚印章制作是为“壬辰年八月秋”所画的“仕竹”。 这印章的制作年月是否就是壬辰年八月秋所刻也尚需证实。
5、该印章的旁款“只作此佳印”,即可推论出该印刻制人应为“ 白莲 居士”本人所作。但“ 白莲 居士”是否是南唐后主李煜尚需相关资料进行佐证核实。
从印章刻制材料来看,是寿山田黄石,虽然他对寿山田黄石没有研究,但从那个小伙子嘴里知道这是寿山田黄石。从这块章料的利用来看,采用随形章形式充分利用了章料,可见章料在当时就属于稀缺之料。从刻章的内容来看,专门为竹子而采用田黄石章料,实属罕见。为什么要用田黄石为竹子刻印,它的所有秘密都隐藏在“佳印”之中,即为竹是其次要的,为竹而作印才是主要的。那么這个“ 白莲 居士”又为什么要为竹而作印?他认为首先要弄清楚这个 白莲 居士是不是李煜,要弄清這个问题就要看李煜是否画过竹。他查着李煜的资料,终于在《书法用笔对中国画的影响》查到了“南唐后主也曾用金错刀书法画竹”。后主以金错刀颤笔法作墨竹之事,已为宋元艺术家所公认。可见李煜不仅画过竹,而且还将金错刀书法用于画墨竹,为竹而作印 的最终目的从這些文字的表述中力透纸背,这枚印章果然是“佳”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庆幸他终于读透了这枚印章的边款,明白了边款的真实含义。
金错刀是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据《宣和画谱.李煜》记载:“书作
7
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据《宣和书谱》记载:“李煜’金错刀’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而对字体的详细描述为:“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铁钉”。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李煜不仅画竹,而且在中国书法和中国画法相互间关系上首次提出了书、画同源理论,并身体力行将其所创金错刀书法入画,使它变成既是书,又是画,是书、画的有机统一体,这枚印章为什么用珍贵的田黄石为竹而作的目的性显露无遗,它涉及到由李煜而开创的书、画史上里程碑式的革命。但是金错刀字体究竟怎样写,历史上并没有留下范本,金错刀书法入画,也并无先例可循,使金错刀书法及其入画一直成为了历史的遗憾,李煜手迹的真伪也成为了无例可循的千古悬案。他立刻意识到,这枚田黄石印章的破解将直接从中找到答案,形成使南唐众多悬案最终化解的局面。这枚印章的破解,不仅能够证明李煜对画竹的专注与喜爱,同时对中国文学史也将重新进行改写。那么、金错刀入画又是怎样入画呢?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三)
看来,必须要对所刻的印文进行破解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揭开这个谜底。他看着那象画一样的字,心里想着,这大概就是李煜的书法入画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這些字就应该是金错刀无疑了,他必须对這些字体是不是历史上传说的金错刀进行确认。这枚田黄石印章既然被作者称为“佳印”,定是不仅对字很满意,而且是对画也很滿意,这不仅是书法金错刀字体,而且应该是一幅画,一幅什么画呢?
8
当然是竹画无疑了。《书法用笔对中国画的影响》中就载明:“南唐后主李煜也曾用金错书法画竹,还有郭熙,唐棣画的树,文同画的竹,徐谓画的葡萄,均由草书中得来,更是说明绘画与书法具有相通的表现形式,尤其是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可见书法入画不仅是李煜首倡,而用所创的金错刀书法入画实践也自李煜首始。他上网想查出金错刀字的具体写法,然而,有关资料早已载明,這种字早已失传,根本无样字可以参照进行辨识,后来的人所写的金错刀都是根据对金错刀字的描述进行想象而作,所作的金错刀画作也均是根据文献记载凭想象所作,这些根本不足以为凭。他又把历史上对金错刀字的描写详细进行研读和分析,反夏进行研判。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颤笔法只是写字时所使用的方法,而且是用毛笔在书写金错刀体时的方法,这刻印的字是无法采用颤笔法书写的,它能表现的只是金错刀书法的形态,是金错刀书体的风骨,而不是写字方法,更不是用毛笔颤笔写出来的那种最终效果。这个观点确立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历史记载中对金错刀书体“寒松霜竹”和“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铁钉”的描述上面,也就是说这才是金锘刀字最终落在纸上的效果,这种效果说明了金错刀体的构字方式,而并非写作方式,前人对金错刀书体的描述可谓详细了。他再细看这印,不看尚可,這一看令他大吃一惊。前两字可不就是如同聚铁钉,后两字可不就是所截的竹木吗?而整个印章的外圆又构成了一个出土初露的竹笋图。在这幅图中,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一切又是如此的有序。活脱脱的包括竹笋、竹干、竹枝、竹叶在内的全竹图。至此,他已确认印章字体确实属于早已失传的金错刀无疑,这印章就是金错刀书法入画无疑。原来李煜的金错刀书法入画充
9
分利用了汉字的象形和会意这两个造字功能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汉字字体进行了字体变异和再造,使其能达到入画的标准。他知道,只有弄清楚这一点,他才有可能破解这幅象字一样的画,也只有弄清楚这一点,他也才有可能破解這些象画一样的字。弄清楚金错刀入画的這种方法,也就找到了破解金错刀字体的钥匙,同时也找到了破解金错刀书体入画的钥匙。他心中不觉一阵狂喜,几天来的疲劳一扫而空,他甚至忘记了吃饭,发呆似地望着那几个字。
(四)
最先被破解出来的是四字中的最后一字,他已经清楚此字应为“品”字,他所学过的古汉语知识告诉他,这是一枚划分竹画等级的专用印章。他因为已然全竹在胸,看着倒四角棱形的三个口字,他知道这在画中属于竹笋。他不由得想起前几天他对这最后一字的迷茫,为什么这字写成这种形状呢?他苦苦思索不得其解。這难道就是金错刀字本身的写法呢还是为了金错刀入画而采用的变体写法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原来是没有全竹在胸,既然它又是竹画,所以必须全竹在胸才能破解,也只有全竹在胸才能读得懂。他想起为了這枚印章,他把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李煜的资料都详细进行了研读,将凡是与李煜相关的能找到的全部都找到进行了甄别,这可比他所学的中国文学史关于李煜的资料详尽多了。这些资料既帮助他了解了李煜其人,又帮助他了解了李煜其事。他不由得又想起在学习中国文学 史时与 L 君的一番争执。他认为李煜的金错刀和撮襟书不过是后人所杜撰,既然有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寿山田黄石的故事5.4(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