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环氧树脂的制备、固化及环氧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环氧树脂制备的基本原理,掌握环氧树脂制备方法。
2 掌握环氧树脂环氧值测定的方法,并由环氧值计算制备树脂的分子量。 3 了解环氧树脂固化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
环氧树脂是指含有环氧基的聚合物,它有多种类型,如环氧氯丙烷与酚醛缩合物反应生成的酚醛环氧树脂,与甘油生成的甘油环氧树脂,与二酚基丙烷(双酚A)反应生成的二丙烷环氧树脂等。
环氧树脂预聚体为主链上含醚键和仲羟基、端基为环氧基的预聚体。其中的醚键和仲羟基为极性集团,可与多种表面之间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而环氧基则可与介质表面的活性基,特别是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表面的活性基起反应形成化学键,产生强力的黏结,因此环氧树脂具有独特的黏附力,配制的胶黏剂对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常称“万能胶”,可用于涂料,浇铸,层压材料,浸渍及模具等。
目前使用的环氧树脂预聚体90%以上是由双酚A与过量的环氧氯丙烷缩聚而成。
改变原料配比、聚合反应条件(如反映戒指、温度及加料顺序等),可获得不同分子量与软化点的产物。为使产物分子链两端都带环氧基,必须使用过量的环氧氯丙烷。树脂中环氧基的含量是反映控制和树脂应用的重要参考指标,根据环氧基的含量可计算产物分子量,含氧基含量也是计算固化剂用量的依据。环氧基含量可用环氧值或环氧基的百分含量来描述。环氧基的百分含量是指每100g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质量。而环氧值是指每100g环氧树脂所含环氧基的摩尔数。环氧值采用滴定的方法来获得。
环氧树脂未固化时为热塑性的线型结构,使用时必须加入固化剂。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种类很多,有多元的胺、羧酸、酸酐等。使用多元胺固化时,固化反应为多元胺的氨基与环氧预聚体的环氧端基之间的加成反应。该反应无需加热,可在室温下进行,叫冷固化。反应式如下:
1
用多元羧酸或酸酐固化时,交联固化反应是羧基与预聚体上仲羟基及环氧基之间的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称为热固化。如用酸酐作固化剂时,反应式可示意如下:
三、主要药品与仪器
双酚A:22.5g 环氧氯丙烷:28g NaOH水溶液:8gNaOH溶于20ml水 苯:60ml
四颈瓶(250ml) 搅拌器 温度计 回流冷凝管 滴液漏斗(60ml) 水浴锅 分液漏斗 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
4.1 树脂制备
在如图9-1所示的反应装置中分别加入22.5g(0.1mol)双酚A,28g(0.3mol)环氧氯丙烷,开动搅拌,加热升温至65℃,待双酚A全部溶解后,将NaOH水溶液自滴液漏斗中慢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注意保持反应温度在70℃左右,约0.5h滴完。在75-80℃继续反应1.5-2h,可观察到反应混合物呈乳黄色。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向反应瓶中加入30ml蒸馏水和60ml苯,充分搅拌后,倒入250ml的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去水层,油层用蒸馏水洗涤数次,直至水层为中性且无氯离子(用AgNO3溶液检测)。油相用旋转蒸发仪出去绝大部分的苯、水、未反应环氧氯丙烷,再真空干燥得环氧树脂。
2
图9-1 环氧树脂合成反应装置
4.2 环氧值的测定
取125ml碘瓶两只,各准确称取环氧树脂1g(精确到mg),用移液管分别加入25ml盐酸-丙酮溶液,加盖摇动使树脂完全溶解。在阴凉处放置约1h,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NaOH乙醇溶液滴定,同时按上述条件作空白对比。 环氧值E按下式计算:
注:盐酸-丙酮溶液由2ml盐酸溶于80ml丙酮中,现配现用。
NaOH乙醇溶液由4gNaOH溶于100ml乙醇中,以酚酞做指示剂,用标准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标定,现配现用。
4.3 树脂固化
试验树脂以乙二胺为固化剂的固化情况。在一干净的表面皿中称取4g环氧树脂,加入0.3g乙二胺,用玻璃棒调和均匀,室温放置,观察树脂固化情况。记录固化时间。
3
五、思考题
(1) 在合成环氧树脂的反应中,若NaOH的用量不足,将对产物有什么影响? (2) 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有何特点,为什么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3) 为什么环氧树脂使用时必须加入固化剂,固化剂的种类有哪些? (4) 根据所测环氧值计算所得聚合产物的分子量。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环氧树脂的制备、固化及环氧值测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