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什么叫做生态系统?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4、在草原上鹰、兔、草有一方少了,会怎样?
如果那样,草原的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草原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其他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5、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在我国的北方,由于我们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特别是草原的生态平衡,至使一些草原沙化,遇到大风就形成了沙尘暴。
第二单元(光)
16、什么是光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17、什么叫做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18、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影子最长?
一天当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影子出现在太阳位置的反方向。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19、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20、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1、什么是反射?反射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碰到了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做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22、光的反射的两个例子:汽车后视镜、医生的额镜。 2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可以将光会到一点。
24、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25、深色的纸吸热快,表面不光滑的吸热快。太阳直射吸热快。 26、写出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
6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7、我们常见的地形有什么,分别举例说明?
①常见的有平原,如内蒙古,②盆地如四川盆地。③高原,青藏高原④高山,如泰山。⑤峡谷,如三峡。
28、什么是大陆漂移说?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单人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29、什么是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0土壤里的颗粒按大到小分为:沙砾、沙、粉沙、黏土。
31、什么是土壤?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32、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33、在河流里流速快的地方发生侵蚀,慢的地方被沉积。
34、在林江大河的下游和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这是为什么?
因为河流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的泥沙,当到下游和中下游的和入海口时,水流变慢了,所以发生了沉积,因而形在了平原。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35、什么是重力?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物们背书包,感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36、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路程越大。
37、橡皮盘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就越快。
38、什么叫弹力?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39、什么叫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例子:火箭。
40、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41、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1、指针是不是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限。
7
42、什么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43、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44、摩擦分为:滑动和滚动摩擦。45、写出自行车上的两个好的设计。
综 合 复 习
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5、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6、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7、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8、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9、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直线传播的。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11、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12、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13、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颜色深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颜色浅物体则相反。
14、物体摆放方式中,和太阳光垂直的摆放方式与和地面水平、和地面垂直的摆放方式相比,温度升得快一些。
1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是一颗炽热的大伙求,它的边面温度大约为6000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两千万摄氏度。
8
16、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盆地、山地、海洋、河流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17、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1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如地震、火山。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然而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1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岩石变化与冷和热、流水、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有关。
20、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2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22、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2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4、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25、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26、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27、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8、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29、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的力。
3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31、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有关。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科学)教科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