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抓学习。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让骨干教师同读一本书汲取教育教学经验。搭平台。学校每月举行一次骨干教师专题论坛或说教活动,其内容主要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疑难。重科研。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科研培训,要求他们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做“研究型教师”。倾政策。对考核过关的骨干教师,学校在评优晋级、绩效工资等方面予以倾斜。
(6)、狠抓青年教师培养。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制订“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深化落实“八个一工程”。学校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八个一工程”要求,严格落实,雷打不动。完善建立成长档案。要求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个人规划和成长轨迹。继续定期心灵沟通。每月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领导与他们交流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给他们鼓劲。 6.创建合理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确立以“关注每一位教师成长”为宗旨,从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着手,尝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我校教师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一是教师的基本信息与资料,如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从事教育教学岗位、经历,个人特长、喜好等。二是能反映教师成长过程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有教师个人三到五年的成长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发表或获奖的教学成果与证书复印件;观摩展示教学或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的记录表等;反映专业成长中的典型事件记录;教师专业学习、培训及考核记录、继续教育证书等;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所教学生学习和活动情况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6
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和进步,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所采取的途径是有效的。通过这一阶段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他们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有了长足的提升
近一年来,学校中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长足的提升,教师进行教育类专业书籍的阅读达210本以上,书写笔记80余本,200多万字,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心得近500篇,有35论文在市在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上获奖或在研修茶座上进行交流。其中青年教师荆会芳的《浅谈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青年教师杨艳平《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在《学习周报》上发表;中年教师孔祥胜老师的《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读与算》刊物上发表,《谈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在国家级刊物《试题研究》上发表;青年教师张晶晶老师的网络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取得可喜的成绩,有省市级立项课题《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研究》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等四项;个人课题有荆惠芳的《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等三个课题进行立项,预计在今年将要结题。 (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水平的提升
一年来,学校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讲普通话、写粉笔字、说教材说课标、编写教案是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每月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学校专门为青年教师设置了练功房。教师在课余时间到练功房进行粉笔字、钢笔字和普通话训练。一年来,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明显的改观,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
17
好评。学校有多位青年教师参加市镇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青年教师陈小云的粉笔字荣获镇一等奖,张晶晶在济源市教育局举办的“我的特岗生活”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市“学习身边的张丽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一年来,我们积极创设多种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提升。如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的教材教法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要求中青年教师坚持做历年的中招试题,让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吃透考试和中招动向。理论知识的加强,教学水平的提高,基本功的提升为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张晶晶老师在济源市首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荆会芳教师在省生物优质课中我以最年轻的一名选手荣获了一等奖。2011年她又一次代表济源市参加省技能大赛,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有大幅度的提升
近一年来,我校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镇市级组织的各类优质课比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青年教师荆惠芳老师被评为“市教学新秀”,青年教师尹娜娜、刘柳杨参加的市教研室组织的数学、地理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青年教师李芳芳、吴艳艳参加市师训科组织的课堂教学技能比赛分别荣获二等奖。中年教师孔祥胜被评为济源市优秀班主任,中年教师李正霞荣获济源市师德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五)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辅导得奖方面的提升
一年来,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辅导方面也取得优异的成绩,杨小梅教师获得“我的中国梦”征文优秀辅导教师、“文心杯”作文辅导优秀
18
指导教师、“文心杯”作文辅导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杨寸现老师被评为济源市“中小学运动会优秀辅导教师”。我校语文教研组获市“优秀教研团体”称号;2013年12月5日,我校李芳芳等老师组织的学生经典诵读《情系家乡》在市教研室举行“中学生素养提升活动”展演中获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五、结论与讨论
近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对“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对提升中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专业成长等方面带来了成效,给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完善与研究。同样是中青年教师,有的可能善于教学,有的则更喜欢科研;有的可能善于说理技巧,而另一些则更擅长感染艺术;同样搞科研,也会因为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优势领域。另外,教师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方方面面都要投入就会出现精力不济、顾此失彼的局面。因此,帮助青年教师保持优势,确立发展方向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中年教师也应在综合考察内外环境和需求的基础上,寻找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作为发展方向,并形成相应的定位,以帮助自己在教师队伍中确立相对的优势和在孩子心目中的独特魅力。若不如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可能因方向不明而盲目,既无优势也无特色而流于平庸。
19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2
2.徐碧霞著,陈静、李忠如译:《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胡庆芳:《捕捉教师智慧:教师成长档案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5.付健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6、李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王正才;新教师培养的几项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2年30期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