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分析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中外著名教育家和各地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学习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从理论上找到支撑、找到依据,为研究做好理论指导。
2、行动研究法
确定课题研究的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对象,选择近五年来参加工作的青年老师和从事教学工作十年以上的中年老师。对青年教师学校课题组确立了提升青年教师的“八个一工程”的练功活动,让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组织各类听评的赛事,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中年教师则侧重于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经验总结,实施“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
3、调查研究法
采取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方式调查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学中的效果不断调查研究,不断完善。
4、经验总结法
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人员会议,研究人员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研究及时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研究的规律和研究的成果。
5、个案分析法
中青年教师是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而言的,每位教师学业水平,自身素质,都不尽相同,因此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从特殊中找出一般,从个性中找出共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或主要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文献研究阶段
6
2013年3月,成立课题组,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确定研究课题,确定课题研究的重点。收集资料,认真填写申报评审书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方案研制阶段
2013年3月,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对中青年教师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在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重点,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的工作计划,完成开题报告会。 3、研究实践阶段
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要求全校中青年教师阅读规定书籍(教科研方面的专著),并且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上交。
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商定教师激励机制的草案,并交由课题组审核,最终拟定合乎实际的方案。
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根据研究内容,重点完成前3项研究,积累资料并撰写相关文章。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根据研究内容,重点完成后3项的研究,完成案例的积累,并撰写相关文章。 4、总结结题阶段
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对不同阶段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归档,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鉴别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 (二)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调查: 1、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状况问卷调查表
7
调查目的:了解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了解青年教师胜任当前教育改革要求下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工作技能,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学校有哪些制度应该做保障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调查对象:学校参加教学工作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 调查方法:重点调查
2、中年教师专业成长状况问卷调查表
调查目的:比较全面和客观地了解我校中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现状和未来教育的展望,如在工作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中年教师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多大的提高;促进中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的方式;中年教师觉得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与进修;对学校在中青教师培养上还有何其他建议和要求;加强中年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关键措施等。
调查对象:学校有十年教学工作经验,45岁以下的一线教师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3、中青年教师有效教学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
调查目的:了解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了解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运用和把握,对教学方法的使用,参加教育科研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途径,了解青年的课堂教学技能和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
调查对象:学校的中青年教师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制定多样教研制度,保障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8
(1)、“解读中青年教师”制度。即在教研活动前,根据教研的专题,收集来自青年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了解中年教师的困惑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中年老师的成材。
(2)、“骨干教师论坛”制度。所谓“骨干教师论坛”制度,就是让中年教师把整理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这一教师群体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从新手走向成熟,积淀了一定的教学心得,但他们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没有了激情和动力,学校要求他们撰写教学反思,来帮带青年老师成长,让中年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逐步向名师发展。
(3)、“青年教师展示课”制度。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个体差异,适时适宜地提出“秀一秀”制度,力图为每位青年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锻炼的舞台。安排青年教师“研究课”,验证教研活动研究的方法策略是否可行,。鼓励青年教师做“分享课”,突现青年教师个性发挥,彼此之间相互观摩,寻找差距。激励青年教师做“展示课”,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大空间和舞台,在锻炼中提高专业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三位一体的班主任”制度。青年教师对于班级建设、落实常规管理存在困惑,为避免因教育过程的割裂造成低效教学,让班中的三位教师成为合作伙伴,教育的整体。我们成立了中青年教师项目研究小组,研究制定了不同年龄段主配班进班制度。每个班级配备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让中年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进行班级和学生管理,这项制度有效解决了青年教师在基础性常规工作方面的困惑,使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的观察分析更全面。
9
(5)、“书香校园”的学习制度。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教学业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此我们建立了“书香校园”学习制度。学校不断丰富书籍库,给这些教师推荐一些教育教学专著,此外,我们还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经费,鼓励他们到各大书店去找寻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
(6)、“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评选”制度。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掘“亮点”树立自信,为此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的“教坛新秀”和中年教师的“教学能手”评选制度。让中青年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让教师们也能在教育教学中找到自己成功的价值。
2、守好“课堂主阵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活动
(1)、改革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模式,确立新课改理念。 我校有模式“5+1课堂教学模式”,但不唯模式,让教师在践行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张扬个性。本学年教导处重新完善了“1”这一课前热身环节,对其提出的依据、环节操作及遵循原则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全体教师能够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这种课堂模式,形成了我校独特的课堂教学风貌。为使课堂模式更加实用,各学科组探索归纳出了适合本学科教学实际的5+1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2)、开展“五课两活动”,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把“听-评-议课”作为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通过“五课两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五课”即:教研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特色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新招教师汇报课。“两活动”即:“我的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