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主体角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天
津 市 北 辰 区 南 仓 中 学
历 史 王 艳 羽
1
浅谈学生主体角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摘 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关注每个学生,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本已成为教学的核心。本文试着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部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说明。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二,探究历史问题,发展思维能力;三,体验感悟历史,启迪社会人生。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汲取智慧,使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从而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历史教学 探究式学习 【正 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已成为教学的核心。改革课堂教学,使之适应时代以及学生发展的要求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关注学生成为教师观念转变的核心,也被认为是最容易转变的教育或教学观念。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说,教师设计教学以及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大都是全体学生,而随着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师往往会在许多方面忽视学生的需要,究其原因,还是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方法,在情感方面得到发展,为未来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本文结合《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的教学实践,从下述三个层面做浅显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2
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说积极的情感会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直观形象引起的感性认知兴趣,一种是由事物之间联系引起的理性认知兴趣。作为高中生的认知状态,应多属后一种。以此为据,为调动全体同学主动学习,在一节课开始时,设计几个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再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去阅读教材,发现问题。 具体实施过程为:
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三个问题:⑴、古人出行会借助什么工具?“十一”黄金周如果你们家人出游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⑵、你能说出70年代至今,我国家庭消费品的“三大件”有什么变化吗?⑶、从电视里我们会看到每年都有世界小姐的选拔赛,如果按清朝的审美标准,她们还有希望当选吗?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充分被调动。
2、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从刚才的问题中,你们有什么体会?为什么中国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在近现代会发生很大变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从哪些方面体现的?请分别从各方面谈谈它们具体的变化。
3、全班同学认真阅读,从教材中发现变化,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类。把分散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二、探究历史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3
历史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探讨式是很好的方式,可以说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推动学生学习。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的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我将学习内容转为一个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其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在初期阶段由教师设计问题,实施一段后可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整理归纳。首先要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要使学生有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比如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重组教材内容或通过联系有关知识,综合思考后才能回答,或者在史论结合点上提问,或者通过补充材料得出结论。再有,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能力层次和问题类型,因为问题类型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促使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有正确思路,点明解决问题的角度,以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做简要评价,校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全体参与,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意参与的广泛性。
本课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可归纳为:
1、近现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体现在哪几方面?并谈谈具体表现。
4
2、一起讨论,为什么近现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3、请你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比较一下,现在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4、下面把现场交给你们,请你们自己当一回小记者,现场采访一下在坐的老师,请他们也来谈谈他们感受到的生活变化。(注:这是一场公开课)
5、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可分为哪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特征?总体发展趋势如何?
6、再一次对比一下近现代我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从这些变化中能反映出哪些问题?
7、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今天生活水平提高了,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否太不时尚了?
上述问题使学生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历史现象,强调用历史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通过自身回忆和现场采访,亲身体验了历史。通过问题使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要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创造者。
三、体验感悟历史,启迪社会人生
历史课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学生为本的历史教学目标最终要使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升华。在这一方面教师不但要把自己列入受教育的行列中,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人类神圣的精神殿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得学生: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学生主体角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