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搓条法塑限试验中,当土条直径搓成( 3mm )时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达到塑限含水率。
2、(填空)液塑限测定,下沉深度为17 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 液限 );下沉深度为10 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0 mm液限);下沉深度为2 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 塑限 )。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3、(填空)液限是土的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 塑限是土的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4、(单选)液塑限联合测定数据表示在( C )图形上。 A、h~? B、lgh~? C、lgh~lg? D、h~lg? 5、下面关于液塑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铁路标准试锥质量76g、锥体入土深度17mm的含水率为液限; B、公路标准试锥质量100g、锥体入土深度20mm的含水率为液限;
C、《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是采用76g锥、入土深度17mm的液限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的。
D、铁路标准与公路标准塑限的取值方法也是不相同的。 6、(多选)液限测试的方法有(ABD)
A、联合测定法 B、圆锥仪法 C、搓条法 D、碟式仪法 7、(多选)塑限测试的方法有(AC)
A、联合测定法 B、圆锥仪法 C、搓条法 D、碟式仪法 8、(问答)界限含水量的测定有哪些用途? 答:1、明确土的可塑性范围。IP??L??P 2、区分土的状态。IL????P ?:含水量
?L??P 3、估计土的最佳含水量,在?P附近。
4、细粒土进行分类的依据。液限和塑性指数。
9、(讨论)比较图解法和解析法确定液塑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答:图解法受双对数图的准确性以及精度的影响,得到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而解析法则不受以上的影响,准确度较高。
6、相对密度
①.概念。相对密度即无黏性土处于最松散状态孔隙比与天然状态(或给定)孔隙比之差和最松散状态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Dr=(emax-e0)/(emax-emin)
②.试验目的:测定相对密度,用以判定砂类土或碎石类土的密实状态,从而确定其工程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③.适用范围: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5 mm、且粒径2~5 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及粒径小于0.075 mm的颗粒质量不大于总土质量的12%;
砾和碎石类土的相对密度试验适用于最大粒径为60 mm、且粗颗粒中小于0.075 mm
16
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12%。
④.检验标准:《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 ⑤.检测方法:
a.测定砂的最小干密度采用漏斗法或量筒法,见讲义11.2.2 b.最大干密度采用振动锤击法, 见讲义11.2.3
c.测定碎石类土的最小干密度采用固定体积法,见讲义11.3.3 d.最大干采用振动台振动加重物法,见讲义11.3.4 ⑥.注意事项:
a.相对密度Dr的变化范围在0~1之间,相对密度越大,越密实。
b.砂类土尤其是碎石类土的颗粒级配不稳定,其最大最小干密度也变化很大,在实际应用中应密切关注其变化。
练习题
1、(单选)相对密度D的定义为:(C)
emax?emine?eminA、emax?emin B、emax?eemax?eemax?emin C、emax?emin D、e?emin
2、(单选)相对密度用来评价( B )土的密实状态。 A、砾类 B、砂类 C、粘性 D、各种
3、(讨论)某工程填料为砂卵石,但其中所含的卵石比例不稳定,若压实后要求相对密度达到0.70,请问怎样搞好施工控制,才能保证压实质量。
答:将填料配制成若干个卵石含量比例的样品,分别测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然后绘制卵石含量--最大干密度和卵石含量--最小干密度曲线。压实质量检验时,首先测定填料的卵石含量,从曲线上查得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以此作为质量检验的标准密度,再根据现场实测干密度,计算压实后达到的相对密度。
7、击实
①.试验目的:求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用于指导路基填土施工和评价路基压实质量。
②.检验标准:《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 ③.类型:轻型:Q1、Q2 重型:Z1、Z2、Z3
④.适用范围:各种粗粒土和细粒土,最大粒径有5mm、20mm、40mm三种 ⑤.仪器设备:
铁路工程击实试验标准技术参数 试 验 方 法 试 验 编 类 型 号 锤底直径 51 击 实 仪 规 格 击 锤 质量 落距 (mm) 305 击 实 筒 内径 筒高 (mm) (mm) 102 116 容积 (cm) 947.4 3试 验 条 件 护筒 高度 (mm) 50 3 层 数 每层击数 25 最大 粒径 (mm) 5 17 (kg) (mm) 轻Q1 2.5 型 Q2 重 Z1 Z2 型 Z3 2.5 4.5 4.5 4.5 51 51 51 51 305 457 457 457 152 102 152 152 116 116 116 116 2103.9 947.4 2103.9 2103.9 50 50 50 50 3 5 5 3 56 25 56 94 20 5 20 40 注:1.Q1、Q2、Z1、Z2、Z3分别称:轻1、轻2、重1、重2、重3; 2.Q2、Z2、Z3筒高为筒内净高。 ⑥.试验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
a.将代表性试样风干或在低于50 ℃温度下进行烘干。烘干后以不破坏试样的基本颗粒为准。将土碾碎,过5 mm、20 mm或40mm筛,拌和均匀备用。试样数量,小直径击实筒最少20 kg,大直径击实筒最少50 kg。
b.烘干法测定试样的风干含水率。按试样的塑限估计最优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附近选择依次相差约2%的含水率制备一组试样至少5个,其中2个含水率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 个接近塑限。加水量可用下式计算:
? m?wm0(w?-w0) (20.0.6)
1?w0式中 m?——所需加水量(g); w m0——风干试样质量(g); w0——风干试样含水率(%); w——要求达到的含水率(%)。
c.按预定的含水率制备试样。根据击实筒容积大小,每个试样取2.5 kg或6.5 kg,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洒水拌和 均匀,然后分别放入有盖的容器里静置备用。高塑性黏性土静置时间不得小于24h,低塑性黏性土静置时间可缩短,但不应小于12 h。
湿法:
将天然含水率的试样碾碎过5 mm、20 mm或40mm筛,混合均匀后,按选用击实筒容积取5份试样,其中一份保持天然含水率,其余4份分别风干或加水达到所要求的不同含水率。制备好的试样要完全拌匀,保证水分均匀分布。
2).试样击实
a.称取击实筒质量(m1)并作记录。
b.将击实仪放在坚实的地面上,安装好击实筒及护筒(大直径击实筒内还要放入垫块),内壁涂少许润滑油。每个试样应根据选用试验类型按表20.0.3规定,分层击实。每层高度应近似,两层交界处层面刨毛,所用试样的总量应使最后的击实面超出击实筒顶不大于6 mm。击实时要保持导筒垂直平稳,并按第20.0.3条规定相应试验类型的层数和击数,以均匀速度作用到整个试样上。击锤应沿击实筒周围锤击一遍后,中间再加一击。
c.击实完成后拆去护筒,用切土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当试样底面超出筒外时,也应修平,擦净筒的外壁,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5 g。
d.用推土器将试样从筒中推出,从其中心取2个代表性试样按本规程第4.2节烘干
18
'法测定含水率。
e.试样不宜重复使用。对易被击碎的脆性颗粒及高塑性黏土的试样不得重复使用。 f.按以上步骤进行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 3).结果整理
a.击实后试样的湿密度:
?=m-m V21b.击实后试样的干密度: ?d??1?0.01w
c.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该击实试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若曲线不能绘出正确的峰值点,应进行补点。 dmaxopt1.80干密度d(g/cm3 )1.6720.21.701.601.501315171921饱和度100#2527 含水率w(%) d.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对含超粒径颗粒的校正: a校正后试样的最大干密度: ?'d max?11?PsPs
+?dmax?a式中 ?'d max——校正后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计算至0.01g/cm;
?dmax——粒径小于5mm、20mm或40mm的试样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
3
33
Ps——试样中粒径大于5mm、20mm或40mm的颗粒含量的质量分数;
?a——粒径大于5mm、20mm或40mm的颗粒毛体积密度(g/cm3),由本规程第6.3节
或第6.4节测得。
b.校正后试样的最优含水率:
=w w?opt式中 w'optopt(1-Ps)+Pswx
——校正后试样的最优含水率(%),计算至0.01%;
19
wopt——粒径小于5mm、20mm或40mm的试样试验所得的最优含水率(%);
wx——粒径大于5mm、20mm或40mm颗粒吸着含水率(%)。
5). 绘制饱和曲线
饱和含水率: wsat?(?w?w-)?100 ?d?s式中 wsat——饱和含水率(%),计算至0.1%;
?s——试样颗粒密度。对于粗粒土,则为试样中粗细颗粒的混合密度。
?w——4℃时水的密度(g/cm3)。
计算出数个干密度下试样的饱和含水率,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出饱和曲线。
⑦.注意事项
a.击实仪必须按要求定期进行校验,因为击实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测定填土压实度的重要参数。
b.当试样中粒径大于各方法相应最大粒径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30%时,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应进行校正。
c.所用试样的总质量应使最后的击实面超出击试筒顶不大于6mm(公路小筒不得高于筒顶5mm)。
d.含水率精确至0.1%,密度精确至0.01g/cm。
e.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分为甲、乙、丙三种方法;且含水量递减宜为0.5%-1.0%;击实曲线不明显时需补点;结合料为水泥时,仅在击时前1h,将其拌入已浸润的混合料中。
练习题
1、(填空)击实试验的目的是求取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单选)路基填料击实试验,随着击实功的增加,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优含水量也增大 B、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量也减小 C、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量增大 D、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优含水量减小
3、(单选)下列关于土的击实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 B、重型击实试验的锤质量为2.5kg; C、轻型和重型击实试验的落距均是305mm; D、轻型和重型击实试验的锤底直径均是51mm。
4、(判断)在土质一定的条件下,含水量是影响击实效果的唯一因素。(×) 5、(问答)简述铁路路基填料击实试验干法制备样品的步骤。 答:
①、将有代表性的土样风干,碾碎,过5mm、20mm或40mm筛,拌合均匀。小筒备样
20
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土工试验大纲及试题_2011检测员考试培训资料(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