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本试验称量应准确至0.001 g。 h. 结果处理 用纯水测定时
?s?mpwmd?w?md?mpws3
T(6.2.3-1) 3
式中 ρs——颗粒密度(g/cm),计算至0.01g/cm; mpw——量瓶和水的总质量(g); mpws——量瓶、水和土的总质量(g); md——干试样质量(g); ρ
wT——T℃时水的密度(g/cm
3
)。
⑤.浮称法试验操作步骤
a.取粒径大于5 mm的代表性试样约1000 g,用清水洗净后,将试样浸在15~25 ℃的水中,浸泡24h后取出,将试样放在湿毛巾上滚擦或擦干(以颗粒表面无发亮水膜为准),即得饱和面干试样,称饱和面干试样质量(mb)。
b.将铁丝筐浸入水中,称铁丝筐在水中的质量(m1).
C.将已知质量的饱和面干试样全部放入铁丝筐中,缓缓浸没于水中,并在水中摇晃至无气泡逸出为止,称铁丝筐和试样在水中总质量(m2),并测定盛水容器内水温,准确至0.5℃。
d. 取出铁丝筐中的全部试样放于瓷盘中,吸去盘中余水,置于105~110℃烘箱中烘4~6h,取出冷却至室温,称烘干试样的质量(md)。
e.本试验称量应准确至0.2 g。 f.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s?md??wTmd?(m2?m1)式中 mI——铁丝筐在水中的质量(g);
m2——铁丝筐和试样在水中总质量(g)。
⑥、允许偏差:平行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2 g/cm,取两次的算术平均值。 练习题
1、(问答)检测土的颗粒密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测定土的颗粒密度,用于计算土的孔隙比、孔隙度、饱和度等指标。 2、(问答)颗粒密度的常规检测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土? 答:比重瓶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
浮称法:----适用于粒径大于、等于5mm的土,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
应小于总土质量的10%。
虹吸法:----适用于粒径大于、等于5mm的土,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
应大于总土质量的10%。
3、(问答)当土中既含有小于5mm的土也含有大于5mm的土时,土的颗粒密度应怎
11
3
样测定?
答:小于5mm的土用比重瓶法测定,大于5mm的土用浮称法或虹吸法测定,平均颗粒密度按下式计算:ρ
4、颗粒分析
①.试验目的:测定土的粒径级配,为土的分类定名洪成应用提供依据。 ②.检验标准:《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 ③.检验方法和适用范围:
筛析法:≤60mm,>0.075mm的土 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0.075mm的土
当土中含有大于或小于0.074mm的土各超过总质量的10%时,应联合使用筛析法和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④.筛析法 1). 试验筛:
粗筛:孔径为60、40、20、10、5、2 mm 细筛:孔径为2、1、0.5、0.25、0.075 mm 2).操作步骤
A..无凝聚性土的试验:
a.视土样颗粒大小,用四分对角线法按表7.2.2的规定取样数量,取代表性风干试样。当称量小于500 g时,应准确至0.1 g;当称量大于500 g时,应准确至1g。
b.将试样过2 mm筛,称筛上或筛下的试样质量,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c.取过2 mm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最上层筛中;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细筛宜置于筛析机上震筛,震筛时间为10~15 min。
d.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将各筛取下,于白瓷盘上用手拍叩摇晃,检查各筛,直至筛净为止,筛下的试样应收放入下一级筛内,最后称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应准确至0.1 g。
e.筛后各级筛上和底盘内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B.含有黏土粒的砂类土的试验:
a.先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充分碾散黏结的土团块,然后按本条1款要求称取试样,置于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充分搅拌,使试样中的粗细颗粒完全分离。
b.将容器中的试样悬液通过2 mm筛,边翻动、边冲洗、边过筛,直到筛上仅留大于2 mm的土粒为止。取筛上的试样风干后称量,准确至0.1 g,然后按本条1款3)~5)项各步骤进行粗筛分析。
c.取过2mm筛下的悬液,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磨,使通过0.075 mm筛,筛上土粒反复加清水研磨过筛,直至悬液澄清为止,将筛上的试样烘干称量,准确至0.1 g,然后按本条1款3)~5)项各步骤进行细筛分析。
d.当小于0.075 mm试样质量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时,应按本标准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测定小于0.075 mm的颗粒组成。
12
sm
=1/(P1/ρ
s1
+P2/ρs2)
3).计算:小于某粒径的土的质量百分率 X=A/B *P ⑤.比重计法 1).仪器设备:
a.密度计:密度计应按本规程附录B校正。
甲种:刻度单位以摄氏20 ℃时每1000 ml悬液内所含试样质量的克数表示。刻度自-5~50,分度值为0.5。
乙种:刻度单位以摄氏20 ℃时悬液的相对密度表示。刻度自0.995~1.020,分度值为0.0002。
b.量筒:高约420mm,内径约60 mm,容积1000 ml,刻度0~1000 ml,分度值为10 ml。
c.细筛:孔径为2、0.5、0.25、0.075 mm。 d.洗筛:孔径为0.075 mm。
e.洗筛漏斗:上口直径略大于洗筛直径,下口直径略小于量筒直径。 f.天平、烘箱等 2). 准备工作
a.试样制备:称取具有代表性风干试样200~300 g,过2 mm筛,求出筛上试样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取筛下试样测定风干含水率。
b.密度计温度校正 c.分散剂校正
d.分散剂处理(一般用氨水) pH<6.5 NaOH
pH6.5~7.5 NaC204 草酸钠 pH >7.5 (NaPO3)6 六偏磷酸钠 3). 操作步骤
a.将称好的干土倒入锥形烧瓶,注入蒸馏水20ml浸泡一昼夜,加入分散剂。 b.摇荡后的烧瓶放在电炉上煮沸40min后,冷却。 c.倒入1000ml的量筒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 d.搅拌,1min往返30次。
e.取出搅拌器,开动秒表,测记0.5、1.0、5、15、30、60、120、240、1440min比重计读数
4)数据处理。按讲义7.3.4.。求出小于某粒径的土的质量百分率 X=A/B *P ⑥.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粒径分布曲线
计算:不均匀系数Cu=d60/d10 曲率系数Cc=d
230
/(d60*d10)
d10、d30、d60分别为颗粒级配曲线上10%、30%、60%含量的粒径。 判定级配:级配良好:Cu≥5,且Cc=1~3;否则为级配不良。 ⑦.注意事项: a.四分法取样;
b.筛析法时,如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分析;2mm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分析。
13
c.比重计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正。 练习题
1、(填空)土颗粒分析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筛析法)、(密度计法)、(移液管法)。 2、(填空)评价土的级配指标有(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前者的定义
式为(Cu=d60/d10 ),后者的定义式为(Cc=d230/(d60*d10))。
3、(单选)以X表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以d表示土粒直径。土的颗粒分析数据表示在(D)图形上。
A、X~d B、lgX~d C、lgX~lgd D、X~lgd
4、(判断).土颗粒分析筛析法适用于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 (√ ) 5、界限含水量 ①.概述
“%”表示。
b.塑限。土从半固态向塑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或土处于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以“%”表示
c.塑性指数。Ip=WL-WP,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变化范围。Ip越大,可塑性越高,大压缩性土。
d.液性指数。IL,土的相对稠度。即土的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的关系。IL=(W-WP)/(WL-WP)
e.缩县。当土达到塑限后继续变干,土的体积随之减小,当收缩达到某一含水量后土的体积不再收缩,此时的含水量为缩限。
②.试验的目的:根据WL、WP计算Ip、IL,为土的分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③.适用范围:粒径<0.5mm,有机质<5%。
④.检验标准:《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 ⑤.检测方法:液限:联合测定法、碟式仪法 塑限:联合测定法、搓条法 ⑥.联合测定法仪器设备:试锥76g,锥角30°。 ⑦.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本试验应采用保持天然含水率的土样制备试样。在无法保持土的天然含水率情况下,也可用风干土制备试样。
b.当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时,应剔除大于0.5 mm的颗粒,然后分别按下沉深度为3~5 mm、9~11 mm及16~18 mm(或分别按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静置时间可根据含水率的大小而定。
c.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 mm筛的代表性试样约200 g,分成3份,分别放入
14
缩限 固态 半固塑限
塑态 液限
W%
液态 土体积不土体积变化
a.液限。土从塑态向流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或土处于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以
3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达到本条第2款中所述的3种稠度状态,调成均匀土膏,然后用玻璃和湿毛巾盖住或放在密封的保湿器中,静置24h。
d.将制备好的土膏用调土刀加以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尽量使土中空气逸出。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调土刀刮平,将试样杯安放在仪器升降座上。
e.在圆锥仪锥体上涂以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对于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提起锥杆,用旋钮固定)。
f.调节屏幕准线,使初始读数为零(游标尺或百分表读数调零)。调整升降台,使圆锥仪锥尖刚好接触土面,指示灯亮时圆锥仪在自重作用下沉入试样中(游标式或百分表式用手纽动旋纽,放开锥杆)。约经5 s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取出试样杯,取10 g以上的试样2个装入称量盒内,测定其含水率。
g.重复本条第4~6款步骤,测试其余二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⑧.试验结果整理: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如图的关系曲线。三点应连成一条直线,如图中A线所示。当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则通过高含水率这一点与其余二点连成二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 mm处可查得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当这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这二点的含水率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如图中B线所示。当这二个含水率之差值大于或等于2%时,则应再补作试验。 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下沉深度为17 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下沉深度为10 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0 mm液限;下沉深度为2 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⑨.注意事项: a.以规程用图解法求得液塑限,所使用的双对数坐标纸一定要足够的准确度和分辨率。
b.国标、铁路、公路工程界限含水量的实验方法标准不尽相同,进行界限含水量试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需要执行的检验标准。
c.铁路、公路标准规定的仪器设备不同,不可混用。 练习题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土工试验大纲及试题_2011检测员考试培训资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