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文本接触,寻找学生与文本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感情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那些可变性的内容,在“视界融合”的对话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在激情满怀的课堂中再现、重创、诠释文本。
一、 创设情境,点击欲读点
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给静态的学习材料赋予生命,让鲜活的学习个体与之进行对白,进行碰撞,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课中多次出现课件,盘古开天地那气势雄伟的画面,一次次地把学生带进这篇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 音乐作为情境的载体,虽无语言性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在语文的学习中融入一些音乐,更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情感。在朗读盘古化身时配上悠扬、凄婉的乐曲,让学生的心弦在缥缈的乐声中,在盘古的无私奉献中拨动。再也不是面目无情、索然无味的阅读了。研读文本,回旋切入点
没有深入的阅读和充分思考的基础,学生对课文中的形象、情感、意韵就缺乏丰富的感悟,硬要对话,学生也只能是说得肤浅、生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异化为“逼供”,学生对对话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在教学中要想真正体会到一个超现实人物的艰辛、孤独、痛苦是较困难的。课上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让学生数着日子读这一句,这样着重渲染、深情朗读、反复推敲、搭建了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被盘古感动了,他们体会到了盘古支撑着田地是如此的艰难,那深情欲溢的话语脱口而出。有的说我体会到了盘古很痛苦,有的说盘古很劳累,很辛苦,有的说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有的说盘古太艰辛了,他不顾自己的疼痛,为我们撑起了一天蓝天。为文“布白”,寻求发散点
“布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的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阅读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在知识衔接处,迁移处,或讲授高潮等,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模仿再创??通过创设的“空白”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思考探索的状态,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在教学第四节时,在指导朗读后让学生说说盘古的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思维的火花顿时四处飞扬,有的说他的骨髓变成了连绵的群山,有的说他的牙齿变成了闪亮的金属、宝石,有的说他的鼻子变成了一个个山洞,有的说他的头发胡须变成了柳姑娘的辫子。通过发散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童心情趣。送、选、唤,回归整体点
语文教学是由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教材是集中的一个子系统,对语文教学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教材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掌握并灵活运用处理教材的方法。既要细琢文本,又要把握整体,不能顾此失彼。在细究文本的同时,尤为注重的是对整体的把握。比如:在学生“看到了”如今世界的多姿多彩后,我请学生送一个词给现在的世界。学生妙语连珠,诸如美不胜收、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千奇百怪等成语让人应接不暇。这样既与开篇的混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又对新世界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又如:请学生选择邮票的画面,实际上这三副图对应的是课文的2、3、4节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觉中回顾了全文,又给了学生一个多元解读的空间,就有了学生开阔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真正做到了语文的文本价值和学生独特体验的完美结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对盘古有了全面的认识。再如:接近尾声时,我以全文情感所在为铺垫,激情引读,请学生三“唤”盘古,不也是总结课文、深化主题吗?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关注词、句、段,又要认识整体,洞察整体,把握整体。
自评:有首诗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臻于完美”。同样,教育也需要水样的艺术。在新课标下的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活动的参与者,群体的合作者。这堂课力主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尽量避免多余的情节分析,烦琐的提问应答和僵化的章法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放手让学生在指名读、齐读、选读、范读、配乐读、数日子等读中去感受语文文字的美,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思维得到启迪,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独特果实,采撷着自己感悟的结晶。引领学生为文章布白、为宇宙颂词、为邮票选图、为盘古呐喊,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相互倾听、相互接纳中深深地体会到了文本的价值,同时各自的潜能得到不断提高,让学生的心融入到课文中,让心随着盘古的壮举跌拓不平,让心在悸动的天地里随波徜徉。(值得怀疑的是: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课件,还能使课堂激情流溢吗?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思维得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课堂要从华丽走向朴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