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绿色童谣 绘七彩童年
东马坊小学 魏秀梅
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形象的体现。童谣是少年儿童最真实的声音,是真正属于孩子的文化,它单纯活泼,节奏轻快,内容浅显,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校园中传唱童谣,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样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让绿色童谣渗透校园,构建人文的“环境文化”。“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为此,我们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规划新的校园环境,融入“童谣元素”,设计具有育人功能、独具特色的“童谣校园”。
充分利用童谣,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颗小草和花朵都成为一首优美的小诗,而且来自于学生又回归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是建设校园精神环境文化的目标之一。
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每日的“起床、离家、行路、到校、上课、作业、课前准备、出操、运动、吃饭、放学、就寝”等常规以儿歌的形式演绎出
这样,枯燥呆板的行为规范变成了琅琅上口的童谣,易记易诵。孩子们对行为规范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是把规范的内容无形地落实到心坎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喜欢自编自创格调低下的顺口溜,而且流行速度极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变堵为疏,积极引导,通过少先队大队部发出倡议书,开展“校园童谣大搜索”活动。对搜索到的“灰色童谣”进行分析,针对其产生的缘由,做到尽可能在源头上进行疏导。我们采用替代法、改造法来变“灰色童谣”为“绿色童谣”,还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给学生,引导学生的思想、情趣在良好的轨道上发展。
童谣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五彩缤纷的童谣世界。创编童谣、传唱童谣,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妙,同时将童谣融入到校园生活之中,学校时时处处都可以听到欢快的笑声和悦耳的童谣诵唱声。童谣,充实和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健全品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童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心理,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有助于养成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创作出一首首好的文明礼仪童谣作品后,养成了种种好习惯。如今,在学校里,学生上下楼梯时能自觉靠右行;见到来宾时能主动敬礼问好;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等等。在家里,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社会上,能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通过“欢唱绿色童谣 推进养成教育”活动,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规范,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学生能经常深入社区进行服务活动,为居住的小区打扫卫生,为社区的孤老献爱心,参与社区的环保宣传等等,他们良好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欢唱绿色童谣 推进养成教育”活动开展一个学期以来,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可喜的成果。学校将把这项活动继续开展下去,特别是在“创编童谣”、“学用童谣”这两环节上,不断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把学生带入一个温馨、和谐、童心、稚趣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童谣中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诵绿色童谣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