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创建文明城 主题班会教案(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起看视频《开灯的故事》。 说说你们的感受。 2008年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中国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帮助灾区的人们度过难关,灾区的人们对他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帮助他人呢? 帮助小同学学习。 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 活动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结束了,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围绕了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帮助他人,大家通过视频、图片、课件一起来探讨,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在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帮助他人的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班主任讲话 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一名文明向上的公民,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坚持从自我做起,做最好的自己,让全国人民都来认识美丽的织金。 活 动 反 思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够自己提高自身的保护环境,关爱他人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为他们不如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当中来,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织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设计

创建文明城市主题班会教案

织金一小 三(5)班

【活动时间】2013年10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 【活动地点】三(5)班教室

【活动目的】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把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文明的材料. 2、叫同学们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做好发言准备. 3、安排两位同学准备小品《碰撞以后》 4、创建文明城市 我班在行动.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班主任: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得讲个规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我们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规范的要求。它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我们班将举行“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队会活动,下面请主持人何雅晴上台为我们主持活动。 (二)、展开主题

1、主持人开场白: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班在这里开展主题班会,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积极发言.下面班会正式开始。

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多少个清晨,驼背的身影朦胧在乳白色的薄雾中,为校园,为我们默默辛勤地耕耘着.我们不应只听着老师的箴言,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需要我们做一群文明的学生,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

那么我想问大家,你们文明吗 到底什么是文明,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我们身边存在着有哪些不文明现象.

2、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李信龙: 同学们乱扔乱丢乱吐现象十分严重,扔纸片,扔包装袋,扔纸盒,扔饮料瓶,更不文明的是走着,吃着,吐着,扔着,特别是有些女同学大口大口吃着东西,边走边吃边扔边吐,看看楼梯,楼道,阶梯教室,有的同学上课吃瓜子,好吃到了极点,还有的同学随地吐痰,还带伴奏的,教室里,课桌下,鼻涕到处抹.(边说边表演,全班大笑)

李发云: 李信龙说的没错,我们身边破坏公共财物也十分严重,举两个例子,班上的劳动工具领回来不到两天就已经四分五裂了,还有很多同学的课桌都画了大花脸.(一些同学默不作声)

杨栩:还有一些欺负弱者或弱势群体的, 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但有的同学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特别是欺负那些弱者,甚至乱起绰号,以别人的残疾来取笑,有的人给教师或班主任起绰号,统称老某。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经常看到的不文明的现象,并且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3,小品表演《碰撞以后》 第一场:两位同学,其中A站在窗前欣赏校园风景,悠闲得很.B走过身旁时,正好A转身,无意相互碰撞,便互相出言不逊,后厮打起来.此时,班长瞧见,批评双方,才得以??

(三)、创建文明城市我班在行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1、文明学习。做到不旷课,不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不睡觉或吃零食;在教室里杜绝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诚信考试,不作弊。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3、合理分配时间,科学上网。

4、争创文明班级。维持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

5、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要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发现损坏的公物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6、养成热爱祖国、关注时事的思想。非“闭门”而“造车”,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树立崇高理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

7、养成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作风,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品质,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8、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作一名自强自立自主的大学生,作一名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学生”,有赖于我们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和切身履行,让我们携手努力,争当校园文明先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争做文明的小学生,共同创造文明校园,展示我校风采!

四、小结

《创建文明卫生校园》主题班会设计

织金一小 三(5)班

一、引言:

1、你对近来街道卫生状况的好转有无感知?街道上多了什么?(多了许多上面写有通城环卫的垃圾桶)。

2、你知道我县正在进行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这一活动吗?(我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组织三年级全体师生和全校行政干部走上街头,开展大清扫活动。师生打扫人行道,清理下水道,擦洗乱画乱贴的小广告,向行人发放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倡议书宣传单。我校积极参与文明卫生城市建设的实际行动,得到了行人和市民的赞扬。现在全城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观。)

3、这一活动需要人们长久坚持。

4、学生要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作贡献,你们是通县城未来的主人。每一个学生要影响一个或数个家庭。

5、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首先要创建文明卫生校园。

6、学校和班级就这个问题做了多次强调,你是否有触动?

二、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就是“创建文明卫生校园”,分“文明”与“卫生”两个方面,主要谈“卫生”:

(一)“文明”

1、(个人反思——主动站起)学生自己反思“我自己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言、行)。

2、(同伴互助——互相帮助)你发现班上同学(部分或个人)有哪些不文明的言、行?

3、简单小结:我们以后应该怎样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卫生”

(个人反思——主动站起)

1、进本校以来,你在校园乱扔过垃圾吗? 2、你值日时是否尽职尽责了? 3、你倒垃圾时是否有时把垃圾倒在别班清洁区垃圾桶内或倒在通往垃圾房附近的路上?

4、你在用垃圾篓倒垃圾的路上是否任由垃圾飘落路上而不顾? 5、看到校园垃圾,你是否能主动捡起? (同伴互助——互相帮助)

6、教室里面,谁的座位旁边经常有垃圾?

7、你曾经发现班上哪些同学在校园(包括寝室)乱垃圾?

(三)、无记名投票:用纸条写上自己心目中班上“言行最不文明”的5名学生、“最不讲公共卫生”的5名学生,同时,写上班上“言行最文明”和““最讲公共卫生”的学生各5名,分别用1、2、3、4、5标明。树立榜样,抓住重点进行教育督促,可以结对监督、帮扶、督促。

三、宣读《创建文明卫生校园》倡议书。

四、要求学生把学校向全体市民发放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倡议书》里面的主要精神和今天班会的内容带到家里,告诉家人。

五、总结本节班会:

1、创建文明卫生校园、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目的何在?提高学生和人民素养,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校园和社会更和谐。

2、创建文明卫生校园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有什么关系?(前提和保证)

3、天气渐冷,打扫卫生不容易,我们能不能不乱丢垃圾,让值日的同学轻松一点呢?这也体现同学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关爱,让我们度过一个干净、整洁、温暖的冬天,让美丽洁白的雪花有一块美好的飘落地。

4、提出共同愿景:希望通过前段学校的教育和本次班会课以后,大家的言谈举止更文明,大家的卫生习惯变得更好,教室地面无垃圾,校园无垃圾,每一个同学在值日生时尽职尽责搞好当日班级责任区的保洁工作,按要求倒垃圾。大家走在街上,能主动把垃圾放进街道两边的垃圾桶。

5、音乐欣赏,主题进一步升华:《清清隽水河》、《我热恋的故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创建文明城 主题班会教案(6)在线全文阅读。

创建文明城 主题班会教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283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