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认为我有什么什么好的祖上宝贝,资源,资金流、人流自然会统统过来,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海南社会当前的现实写照。
政府现在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海南全省主导产业,以此来发展壮大海南经济,以此为出发点,谋划海南全省各产业的开篇布局,说好听点,高大上,不好听点,我们认为简直是痴心妄想。不好意思说的比较尖锐,其理由有三:
1、 旅游与服务业虽然高大上,但不是随便一个城市就能发展好的,特别是旅游业,没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和旅游产业要素的集中,海南要发展现代旅游业,无异于猴子捞月,并且服务业意味中就业机会少,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个初来海南的青年,很难在海南找到一份正当工作。以最新发布的旅游数据来看,2016年全年,海南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69.62亿元,接待游客6024万人次,横向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下图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海南全省的旅游收入远远低于大陆一个城市的旅游收入,遑论海南做旅游大省,简直是打脸吧。此外,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中明确列出了海南为国内旅游欠发达地区,所以不论是从数据还是从报告来看,海南旅游等第三产业是很落后的产业,甚至低于国内成都市一年的旅游收入。
图1. 2016年各省区旅游收入成绩单
2、 房地产经济占比过重,严重制约了海南经济良性发展。海南是典型的房地产热,商业冷,这样的现状实际上严重限制了人、货、资金的流动,现代社会只有通过商业活动才能形成财富的位移和资金的正向流动,而房地产恰恰相反,会造成资金的水泥化,固定化,不利于社会资金的正向流动,从侧面上造成社会的活力不够。2016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7.71%,占GDP总量的44.2%,这样的高比例,放在世界来看,可以冠绝亚洲。
3、 政府执政水平不及内地,从建省以来,海南经济建设大部分时间是属于自然资源掠夺性的,不管政府还是民间投资活动,永远是想着利用未开发的土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来做建设,没有制造业,没有轻工业,没有批发业,连最基本的劳务输入输出都做不了,更何况是高新技术人才,人才也一直是海南建设的短板,这些沉积海南虽然正视过,但仍旧无所作为,好像海南除了利用资源,就没有可倚靠的发展路径了。我们看同样是特区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不然只有深圳一枝独秀,但是其他特区发展的也不差,可是到了海南特区,基本上没人好意思再说海南是特区,因为特区不特,反而成了国家级贫困特区。
4、 2009-12-31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定位海南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
区……….,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可是8年过去了,海南发展成了旅游地产岛,中国养老岛,国际旅游岛的国际游客每年不超过75万人次(按旅行护照计算不超过60万人),其中俄罗斯游客占比超9成,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年,约21亿元人民币,官方总结竟然是再创新高,这样的成绩和效果,我们感到比较失望,所以我们认为国际旅游岛到目前为止的建设基本是失败的,没有达到中央当初的期望和设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充斥炒作和泡沫的省份/城市吸引的仅仅是投机者,投机者是冷血和薄情的,一旦繁华谢幕,他们不会有一丝留恋和怜悯。所以海南要想谋得长远的发展,仅仅依靠房地产、旅游、候鸟经济是远远不够的。
海南经济发展的对策、出路与建议
一、 顶层设计,谋划全局
从顶层设计开始,补足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的短板,优化当前海南投资发展结构,形成一二三产业合理的布局空间和占比,实现经济和社会正向良性循环的产业体系;优先发展中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食品饮料加工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教育与医疗产业,每个
产业都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建制突破,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不要贪大求全,在策略上可以单点突破,集中发力。
二、 以顶层设计为纲,启动新时代七大工程
今天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海南要想在未来中国经济版图中有一点地位,必须鼓足干劲,找准新的经济角力场,抓住未来经济版图的牛鼻子,大力发展紧缺的第一二产业,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启动海南新时代大发展大跨步的新征程。
1、 开启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建设工作,以大学引流,带动人口发展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以高等教育发展为例,比较海南与其他城市的教育发展情况,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来,高等教育仍旧处于赤贫状态,唯一的扶持型“211”大学海南大学在全国排名仍旧是100名左右,客观点说就是位于非主流大学之列,更别说海南本土省属本专科院校,基本毫无存在感,无论从教育规模,还是教育质量与效率上,海南高等教育水平相比内陆许多地区都显得落后。在最近10年中,一些原本高校数量相对较少的城市,纷纷抓住高校扩张的机遇期,把引进高校作为城市引智的重要举措,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校争夺战”。其中,深圳和青岛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人谈起引进高校时,甚至用“南深圳、北青岛”来形容两市的力度,而海南省在引入高等教育入琼基本上毫无建树。
我们必须承认,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其发展前途、科研创新力量、社会影响力、城市知名度和亲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与活力,特别是在当前转型发展时期,科技与人才之于城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资源。高校的跨省流动不仅将颠覆传统的高校分布版图,还将改变城市的教育、科研、人才格局,进而长远影响城市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建设工作,也即以引进内地知名大学院所为中心,统筹发展海口高教基地,打造南中国科研教育高地,具体来说,实施方案如下:
I、 在海口江东片区、城南片区、西海岸片区无偿划拨2万亩土地资源,供内陆引进高校教育用地,并出台政策给予财政补助,高校的引进,无疑会给海南带来多重利好,高校搬到了家门口,让企业更方便地找到了想要的技术,许多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将得以建立,同时高校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将加速海南建立高附加值产业,实现超越式发展。我们总是听到或看到许多内陆城市的官方目标,“使一批优势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并推动城市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高地”,我们想说的是,以海南现在的基础,就不必立这样的宏大目标了,还是先老老实实引进科教资源,打好科教基础再说,切忌贪大求快,如果海南能实实在在的做好10年期高教资源的引进,相信在2027年时,海南也会很自豪的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化创新城市,亚太的交流中心和人才高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海南发展之得失(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