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
语文组 余娟娟
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我的理解:这三句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和北宋诗人秦观的诗、词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心弦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我的理解:“秉性”是本性的意思,梅花的秉性指的就是梅花的精神——梅花魂。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7《桂花雨》琪君 一、字音
箩 lúo 杭 háng 二、词语积累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指指点点 笨笨的 香飘十里
三、作者通过这篇散文,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这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四、结构梳理
1、散文,语言优美、寄情于叙事之中。 2、段落划分:
(1)第1-2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喜欢它那迷人的香气。
1+1教育
语文组 余娟娟
(2)第3-6自然段:主要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事情,说明桂花给童年带来的无限欢乐。
(3)第7-8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离开家乡到杭州后常常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心里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五、品味语句
修辞手法: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对比)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比喻) 关联词:
1、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条件) 2、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条件)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假设)
4、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承接)
标点符号的用法:
1、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2、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3、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引号:表示特定称号)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1+1教育
语文组 余娟娟
我的理解: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说明桂花树已经根植于母亲的心中,成为母亲心中的牵挂,同时也突出了母亲的淳朴、善良。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的理解: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永远地香在人们的心里。
3、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我的理解: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经充盈着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因此,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的理解: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才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8《小桥流水人家》谢冰莹 一、字音
潺chán 婀ē 粼 lín 涸 h ? 缀zhùi 螃páng 蟹xia 二、多音字
(和)气h? 唱(和)ha (和)牌hú (和)面huó (和)稀泥huò 三、词语积累
清澈见底 潺潺地 长长的 粼粼的 细细的 深深地
1+1教育
语文组 余娟娟
随风飘动 依依多情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四、结构梳理
1、抒情散文,通篇以一个“爱”字贯穿,寄情于景。 2、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1)直接抒情:
①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②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间接抒情: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3、段落划分:
(1)第1自然段: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景画。
(2)第2-5自然段:伴随着作者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
(3)第6自然段:概括说明了故乡人们安定、闲适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五、品味语句 修辞手法:
1、(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拟人)
2、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拟人) 关联词:
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并列) 标点符号的用法:
1+1教育
语文组 余娟娟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引号:表示引用成语、古歌中的词句)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我的理解:“当时的情景”指的是作者随着采茶女走过长石桥上山摘茶叶、在茶树下欣赏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的情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极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至今难忘。一看到茶树,就会想起与茶树有关的这些事,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2、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我的理解:这句话先写了老家的简陋,继而表达了我对老家的爱,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家的爱是发自心底的。尽管老家十分简陋,但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永远也改变不了“我”对它的爱。这种爱是岁月侵蚀不了的,是记忆遗忘不掉的。
3、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我的理解:“那段日子”指的是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也是作者的童年时光。那些美好的印象,应该不光是家乡美好的景色,还包括作者记忆中童年玩耍的情景,以及人们“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说明了作者对家乡印象之深,怀恋之久。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安定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眷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内容2011.4.12(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