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D.计征管理较复杂,需较高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往遇到困难 二、判断

1.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税,称为投资型增值税。

2.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模式。 3.我国公民张小三今年8月有工资收入5000元,该项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500元。 4.资源税的作用在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调节资源级差收入。 5.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 6.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增值税是一项完全的价外税。

7.我国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中可按应纳税额减征30%的是劳务报酬所得。 8.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适用税率为5%。 9.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征税中避免重复征税。 10.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 11.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12.不同类型增值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处理不同,从而对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影响也不一样,其中形成财政收入最多的是收入型。 三、名词解释

1.税收制度 2.商品课税 3.所得课税 4.资源税 5.财产税 四、简答

1.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优缺点。 2.增值税的特点和优点。

3.增值税的三种类型及其含义。 4.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优点。 5.所得课税的缺陷。 五、论述

1.论述我国增值税改革的内涵和意义。 2.比较商品课税和所得课税的利弊。

第十章 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平课税论来源于( )的研究成果。 A.魏克塞尔 B.萨缪尔森 C.亨利.西蒙斯 D.拉弗

2.最适课税理论的创立者是詹姆斯.米尔利斯和( )。 A.威廉.维克里 B.萨缪尔森 C.凯恩斯 D.弗里德曼 3.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核心是( )。

A.如何实现税制的公平和效率兼顾 B.直接谁与间接税搭配理论 C.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D.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4.按照最适课税理论,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 )。 A.倒U型 B.U型

16

C.倒M型 D.M型

5.财政交换论主要来源于( )关于财政学的自愿交换理论。 A.约翰.穆勒 B.瓦格纳

C.魏克塞尔 D.菲利普斯曲线 6.下列不属于我国原农业税税收制度的是( )。 A.农业税 B.土地增值税 C.牧业税 D.农业特产税 7.2006年3月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 )。 A.农业税 B.牧业税 C.农业特产税 D.土地增值税 8.下列没有开征增值税的国家是( )。 A.奥地利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二、判断题

1.逆弹性命题的含义表明:一种商品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就越小。 2.按照逆弹性命题的理解,如果对无弹性或低弹性商品采用低税率,会是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

3.财政交换论研究的重点是选择税基,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 4.世界所得税制改革趋势是:提高税率、拓宽税基、减少累进档次。 5.标准的增值税模式是“消费型”、目的地征税、扣税法和三档税率。 6.财产税就是指房产税。 7.绿色税收就是指排污税。

8.我国的农业税起源于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 9.我国是2007年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的。 10.最适课税理论的形成在20世纪70年代。 三、名词解释

1.逆弹性命题 2.广义环境税 3.狭义环境税 4.黄宗羲定律 5.最适课税理论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平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财政交换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世界税制改革的总体趋势。 5.简述“黄宗羲定律”。 六、论述题

1.运用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论述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趋势。 2.试述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债制度是在私债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化 D.社会主义社会

17

2.1950年我国发行了( )。

A.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凭证式国债 D.记账式国债 3.国债的发行是指国债售出或被个人和企业认购的过程。它是国债运行的起点和基础环节,核心是确定( )方式。

A. 国债发行的方式 B.国债定价的方式 C. 国债交易的方式 D.国债偿还的方式

4.按国债发行价格与其面值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价发行 B.折价发行 C.溢价发行 D.议价发行

5. 国债利率必须与( )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才能使国债具有吸引力,才能保证国债发行不遇到困难。

A. 银行存款利率 B. 市场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 D.企业债券利率 6. 关于国债依存度的正确解释是( )。

A.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B.当年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C.当年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国债发行额占GDP的比重 7.下列不属于国债依存度计量方法的是( )。 A.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

B.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 C.当年财政赤字/ 全部财政支出 D.当年国债发行额/居民储蓄

8. 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之比是( )。 A.国债限度 B.国债偿债率 C.国债负担率 D.国债依存度

9.关于国债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债主体结构 B.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 C.国债期限结构 D.种和面值结构

10.关于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不包括( )。

A.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B.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C.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D.历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11.国债的政策功能不包括( )。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建设资金 C.弥补政府日常性支出 D.调节经济 12.控制债务负担率有以下几种方法:

A.控制基本赤字 B.国债利率要适度

C.强调国债投资效益,保持适度的高经济增长率 D.减少国债的利息支出 13.下列不属于国债功能的是( )。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建设资金

C.调节经济 D.提高社会资金效率

14.世界银行专家哈纳?波拉科瓦把政府承担的债务分为两类,即( )。

A.直接债务和间接债务 B.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

C.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 D.直接隐性债务和间接隐性债务 15.国内和国外主权借款是( )。

18

A.直接债务 B.隐性债务 C. 间接债务 D.或有债务

16.政府欠发公务员的工资是属于( )。

A.直接隐性债务 B.或有显性债务 C.直接显性债务 D.或有隐性债务

二、判断题

1.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与私债的本质区别是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 2.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发展,如果社会上没有较为充裕的闲置资金,国债就成为无源之水。

3.国债的发行是指国债售出或被个人和企业认购的过程。它是国债运行的起点和基础环节,核心是确定定价的方式。

4.1954-1957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5、按国债发行价格与其面值的关系,国债发行价格可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招标发行。

6、国债利率必须与银行存款利率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才能使国债具有吸引力,才能保证国债发行不遇到困难。

7、国债市场是证券市场中进行国债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8、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9、或有债务的特点说明,或有债务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同时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而是取决于转化的面和转化概率。

10.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 11.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

12. 现代社会中,利用国债利率升降调节证券市场运行和资金运转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3. 发行国债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二是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14. 世界银行专家哈纳?波拉科瓦把政府承担的债务分为两类,即直接债务和间接债务。

15、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国债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组合。

16、国债既是财政政策工具,又是货币政策工具。 三、名词解释

1.国债 2.国债负担率 3.国债依存度 4. 国债市场 5.直接债务 6.或有债务 7.显性债务 8.隐性债务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国债的负担? 2.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3.说明衡量国债依存度的不同方法,并分析我国国债依存度较高的原因。

4.说明世界银行关于政府债务的分类,并说明我国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现状。

19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A.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B.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C.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 D.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2.政府预算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 )。

A.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B.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C.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 D.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3.增量预算的要点是:

A.以上年度各项支出的支出数为依据 B.逐项确定支出预算

C.重新编制年度预算 D.以人员经费的保障为重点 4.下列不属于政府预算的原则的是( )。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保密性 5.我国预决算的审批权在( )。

A.各级人大 B.各级人大常委会 C.各级政府 D.各级财政部门 6.我国的预算年度是( )。

A.公历1月1日到12月31日 B.公历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 C.农历1月1日到12月31日 D.公历10月1日到次年9月30日 7.( )不属于政府采购制度的特征。

A.公开性 B.公正性 C .竞争性 D.年度性 8.我国从1950年开始实行( )。

A.统收统支预算管理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预算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预算管理体制 D.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9.在现代西方国家,政府预算的控制权在( )。

A.法院 B.政府 C.议会 D.财政部门 10.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体制。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B.统收统支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D.分税制 11.2002年起,我国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不包括( )。 A.增值税 B.证券交易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 12.目前我国地方对所得税的分成比例是( )。 A.25% B.40% C.60% D.75% 二、判断

1.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 2.我国政府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3.与政权结构相应,我国的政府预算是由总预算与部门预算组成。

4.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骑年制和历年制,且大多为一个历制。 5.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仅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政府采购。

6.为保证公开性、透明性,政府采购需完全采用招标性采购。

7.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8.财政联邦主义特指联邦制国家的财政管理体制。

9.2002年分税制体制调整的重大内容是将增值税设为了共享税,地方分享25%。 10.由于预算涉及到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直接关系到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财政学习题及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2377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